张伯伯是我家的老邻居。长我父亲十几岁,他和我父亲一样也是一名转业军人,不过因为他文化低,只能回村务农。他的老伴一直没有生育,而且身体一直不好。
现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村的教友,将慢慢离开自己的家乡走向城市,当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当中,找到教堂,他自己会感觉那么得熟悉,油然产生了老家的感觉。
究其原因,一是在教堂或家庭,念经有用武之地;二是念经吃的是现成饭,只要背熟经文或照本宣科即可,只要口中出声即使心猿意马也算及格。多少人嘴巴勤快而思想偷懒,很难说是真正的祈祷。
1980年在他人尚心有余悸的时候,神父率先来到总堂,同几位老神父一起重建教区,主持教务,并任大张庄堂区本堂司铎。神父四处奔波,不辞辛苦,为教友们行圣事,送弥撒,满足了广大教友的信仰要求。
来教堂有各式各样的人,其中不乏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人,他们希望得到心理安慰,纯粹的天主道理他们一时内不一定能接受。此时,传道者可担当心理工作者的角色,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基督的道理帮助开导他们。
她出生在一个老教友的家庭,落地八天受洗,取圣名玛利亚。名字虽好,可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属天属灵的快乐与幸福,因为她善妒,她的善妒是从最初的羡慕心理一路发展而导致了自己的痛苦与不堪的。
2011年李神父调入大李堂口,这是一个老堂口,教友们热心,热情也比较高,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但是也有个别教友在遵守教规方面欠缺,比如:四旬期给孩子办婚事、给孙子办喜宴,明知道有违教会的礼仪精神和规定,但不跟神父商量
这样的工作在我们北京牛坊教堂当然也不会例外!牛坊堂区现在有一位工作勤恳、认真负责并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好家长刘哲神父。
身先士卒,跟几位陆续获得平反且年龄均比他大的老神父,开始了艰难的教区恢复工作:找寻探访教友、牧灵福传;举办培训提高教友素质;恢复教区修女会;培养司铎圣召增添教会活力;争取落实教产,重建教堂;开办诊所、弘扬公益慈善
有的说忙得手忙脚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因为忙,有些教友瞻礼主日连教堂都进不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又有工作和事业,说不忙那是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