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耶稣诞生时在场的牧人当然不属于子民的文化高层,也不是礼仪纯正的表达,但他们却是首先蒙召接纳默西亚临于世间的人”。上主注视人心,喜爱卑微者,寻找单纯的人。
他是个度默观生活的人,同时又积极活跃,能在君王与王后杀害纳波特、夺取受害者的葡萄园后,挺身向君王与王后提出谏言。
当时,洗者若翰在监狱中疑惑耶稣是不是默西亚;耶稣在各村行了许多奇迹,却遇到敌意。
令他们心烦意乱的是十字架、耶稣的死,而在他们心中,默西亚该当是“强大和获胜者”。耶稣说,“经上指着我所记载的话,都必须应验”。
尽管如此,玛加利大依然饱尝难以言喻的苦楚,直到一个家庭收留了她,她才得以专务祈祷、默观、做补赎、力行爱德善功,并且教导收留她的那户人家的孩子。
她怀中那成为血肉的天主圣言耶稣,正如西默盎所称,祂“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记号”(路二34)。教宗解释说,“我们不可忘记这一点:不能将信仰简化为过甜蜜生活的糖块。耶稣是反对的记号。
他持续地这样寻找,而且没有分心(因为他的禁欲),并当他一意识到耶稣是天主所派遣的默西亚,便完全奉献自己的生命而为他生活。
在默观中恳求「谦逊之恩」是确实找到耶稣的唯一道路,因为谦逊有助于打破自私自利的枷锁。教宗带领众人祈求道:「上主,愿我不骄傲自大、不自得其满、不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求祢使我谦逊,赐给我谦逊的恩宠。
欣德主教在新年伊始接受西班牙天主教周报《阿耳法与敖默加》(Alfa&Omega)的采访,指出也门的交战各方并非真心诚意想要达成协议。
实际上,“老年使耶稣的许诺变得透明”,将我们“引向《默示录》谈到的圣城”(参阅:默廿一、廿二)。最后,教宗对他关于老年的要理讲授中朝向永生进程的愿景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