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神推动信徒和团体把福音带到地极和社会的边缘,基督徒和团体若对圣神的声音‘充耳不闻,无动于衷’,那么他们就成了‘哑的’基督徒和团体,不讲话,也不传福音。
在我的思绪及祈祷中,时时不忘记这些人。现在我愿重新提到全世界两亿五千万的移民,其中有两千两百五十万是难民(《2018年世界和平日文告》,1号)。今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的主题为移民与难民:寻找和平的男女。
教宗在讲道中指出,当时,门徒听到他们的师傅耶稣不久后要离去,所以倍感忧伤,耶稣为此斥责他们,因为「悲伤不是基督徒的态度」。那么,怎样才能远离愁苦呢?
第一个人物慷慨地向耶稣许诺道,“祢不论往哪里去,我要跟随祢”。耶稣给他说,“人子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因为祂舍弃了一切并四处奔波,为宣扬天主的国。教宗表示,教会也蒙召不断往前走。
有助于避免陷入自私和自以为是;在“团体”内的“兄弟情谊”能够克服说长道短、流言蜚语的“瘟疫”;在团体中“财物归为公用”是防备魔鬼“进入口袋”的“明智”之举(参阅:宗二42-47);秉持“为教会服务的精神”,“不只为自己而活
三姨在世时,我的生活前景黯淡,经常向她哭诉,她总是以坚定的语气说:好好忍耐,好好等待。她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我明白她的意思:忍耐生活的艰辛,等待天主的救援。当时,我很年轻,对于她的话,心中很不以为然。
既是短暂的歇息,也是在寻找方向,让自己不迷失,整装再出发。独处,是与主的一次“约会”。面对的是自己,倾听的是内心的声音,也是对自我的再认知。会思考“人从哪里来,在世界做什么,将来又去哪里”等人生问题。
「我为他们每个人祈祷。」「作为一所幼儿园的总监,我有机会认识许多家庭。我在五本书中写过很多经历,与我同住的一个是匿名酗酒者。我们提供场所,他们每周见面两次,从晚上7点到晚上8点。」
“信德”2015年2月15日刊登的一位老主教的忏悔一文,我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感受颇深,启迪多多:它无疑对那些深陷世俗不良风气的教区及神长敲响了一记警钟,吹拂起一股节俭质朴的正气清风。
在台北上中学的时候,我还与五线谱不投缘,见到钢琴也认为它不可能会跟自己有什么关系。高中时班上一位同学教我们大家学吹梆笛,那清脆悠扬的国乐曲调吸引了我,使我对中国国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