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基督徒一起在不同地区庆祝圣诞节,以示团结。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不同教派于十二月五日共聚一堂,提前举行圣诞庆典。
友爱的联系教宗最后表示,借由教宗基金会的多个项目,我们与不同文化、语言和地区的受惠者之间,精神联系和友爱联系愈加牢固。在个人主义和冷漠蔓延的当今世界,这些服务更是必不可少。(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梅茨格神父1887年出生于德国黑森林(ForestaNera)地区,是和平与大公合一运动的早期倡导者。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制定了一项“国际宗教和平计划”,并将其呈给本笃十五世教宗。
我希望协议能尽快签署,为南高加索地区建立持久的和平作出贡献。你们怀着忍耐和恒心持续为我祈祷,我是那么的感谢你们!我也为你们祈祷。
崔庆琪主教在致辞中深情回顾建设历程:“这座教堂的落成是孝感地区教会百年传承的延续,更是新时代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生动实践。33米的钟楼不仅指向天国,更提醒我们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以善行见证信仰。”
那是1937年,日军在附近的出现,使得杨家坪修道院所在的地区,成为中日交战的拉锯地区。静修的生活完全被打破。他们被迫与粗鲁闯入这个封闭世界的各种力量周旋,被迫改变他们的存在方式。
今天,当我们在尽情享受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一些孩子正饱受饥寒,挣扎在辍学的边缘,需要我们助他们一臂之力,使他们也能快乐地享受到生活的雨露、阳光。
那年对我俩来说原本是一个噩梦,两人都由于抑郁症发作先后进入了精神卫生中心作全封闭治疗,我忧伤的灵几乎让我处在失望的边缘。这一段时间,我和陈玛利亚两人一起念早课、晚课,一起读圣经。
三者皆为长发黑须,身着中国传统官服,红色的长袍,蓝色的披风,绿色的腰带,宽大的袖口边缘有着黑底黄花绿藤的图案。画中三人后面则布满中国式的祥云。
修女们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陪伴着这些曾经受尽冷眼、挣扎在死亡边缘的老人,却从不提自己所做的一切。圣望会200多位修女,在初学阶段大部分都曾在这里工作过,她们在这里学习种地、做饭、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