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同于是说:「他若是犯点罪过,将会对他有益处,因为他就会需要祈求宽恕,从而找到天父。」主耶稣以荡子回头的比喻来回应那些批评祂与罪人来往的人。
上主从不忘记任何事,唯一的特例是:上主在宽恕后,会忘记人所犯的罪过。「上主的忠信在于记忆:祂对亚巴郎信实,因为祂记得自己的许诺」。
教宗说:“上主宽恕我们,我们需要将这些罪加以命名。如果我们只是抽象地、泛泛地忏悔自己的罪,那么我们最终就会陷入黑暗之中。
无论你们犯了什么过错,天主已经宽容了你们……”那一刻,全场的记者都无语了,没人想到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以为等来的声音会是哀伤,或是愤怒,没想到竟然是宽恕!
在那次会晤中,对于在加拿大坎卢普斯印地安人寄宿学校发现多具遗骸、过往的悲惨处境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事实,教宗多次提到宽恕一词。
上主向世界派遣了一个独特的人——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将军,尽管这些人也很重要,但祂差遣的是一个救主,拥有宽恕的力量……我们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天使的信息和通过我们的主而来的爱找到空间。”
教宗表示,“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旋律,因为它是万物的本质”,“即使是痛苦、黑暗、死亡,甚至处在困境中的兄弟”,还有那些需要宽恕、需要救赎、需要有第二次机会的人,在其中也能找到它们的意义,而且能够“理解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的理由
宁可说,必须让他或她感到,当团体判定错时,用祈祷和情感与他接近,常准备为他提供宽恕、理解,而重新启程。那么我们自问:我是如何对待那得罪我的人的?我理解事情的背后还是积累怨恨?
“父啊,宽恕他们吧,他们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父啊,我把我交付给你了!”耶稣伤感激动地高喊。就在他闭上眼睛最后的时刻,含泪的阴云,被霹雳的雷电震裂,如注的雨水倾洗着木然干渴的大地。
爱的种子需要用心浇灌,用耐心除草,用宽恕与理解来照料,才能生长,趋于成熟,达至丰收。现在可以反思一下,思考一下个人的处境。你种了什么样的种子呢?你又正在收获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