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大公会议的教导,执事尤其“专务慈善及庶务事项”(同上29),在教会最初的几个世纪,他们以主教的名义照顾信友们的所需,活跃于穷人和病患当中。今天,在明爱会和其它关怀穷人的现实中都有他们的明显临在。
因着这份信仰,基督徒蒙召照顾近人,尤其是许多困顿的“旅人”,包括“身体受伤”的穷人、被边缘化的人和移民,以及“心灵受创”的孤独的人和失败受挫的人。
教宗与他们的会晤一方面表达对这个群体的关怀,另一方面也表达对他们的尊重,赞赏他们所表达的价值观,诸如:从家庭到团结互助、从接纳到照顾年长者等。此外,教宗也努力使他们充分融入到社会中。
22岁时,她双目失明,而正是这次遭遇给她指明了正道,也就是去照顾当时在波兰没有接受足够教育的盲人。因此,她成立了盲人关怀协会,将盲文字母改编为波兰语,并完善了书写上的简写形式。
第四站看望的是位四十多岁因脑干出血瘫痪在床的女教友,膝下有两个读小学的孩子,因丈夫要工作养家,本人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照顾。
这段旅途意味着保护和照顾。我们希望能在世界主教会议的进程中增进爱耶稣、爱教会的能力。即使观察到的事物不尽然是正面的,我们仍然必须为了关怀、为了爱而这么做,以宣扬和维护耶稣之名。」(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谈到代际关系,教宗指出,“年轻人有义务照顾年长者,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交谈”。
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马哈很快就体会到关怀近人、彼此照顾的意义,他很自然的以同样的方式履行司铎职务。
因此,『关怀』并非下判断或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不会疑神疑鬼、恐惧不安,却本着健康的实事求是态度,朴实无华,懂得应对处境和照顾人们,并且在亲近天主、在主内日臻成熟的道路上陪伴他们」。
如果今天,天主藉着我帮助了某人,明日他岂不是也会照顾我自己的需要?因为没有一个人比天主来得大方慷慨”(二O一八年《四旬期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