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神要求我们侧耳倾听每个教会团体、每个民族和国家的疑惑、担忧和盼望,也要聆听我们面前的世界、挑战和改变。我们不要让心灵充耳不闻,不要躲藏在各种确信后面自我防卫。确信有时会导致我们故步自封」。
教宗补充道,上主“改变一切,甚至是死亡”。
恰恰是他们最先享见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而这相遇带给他们深刻的改变」。至于贤士们的身份,福音并未明说。但教宗解释道,贤士们来自「东方的遥远国度,我们会想到当时的巴比伦、阿拉伯和波斯」。
正是当我们发现天主是慈悲怜悯的爱时,我们克服了将自己封闭在一种神圣虔敬情愫的诱惑,这神圣虔敬情愫被简化为外在的崇拜,它不触及和改变生活。这是偶像崇拜,它隐蔽而精致。
在谈到妇女在国家和平进程中的作用时,教宗说:“我向妇女们讲话,她们是能改变国家的力量;我鼓励所有人都成为一个没有暴力,和解与和平的新南苏丹的种子。”
在我作为心理学家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中,正面待人和多加鼓励,比起长期的负面判评甚或威吓,为寻求改变的人能带来持久的影响力。一个制度或一种意识形态,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希望激发改变,使将来变得更加美好”。教宗最后总结道,希望催促我们“动起来找出解决方案”。教宗也提醒,“子女不是个人资产,而是有助于所有人成长的人,携带着世代相传的人性富饶”。(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我会让我自己惊奇如同小孩子对那默默改变世界的善一样吗,或者我失去了使我惊奇的能力?我每天为了他的作为而称扬天父吗?在主内踊跃的玛利亚,愿你促使我们能对他的爱而惊讶,怀着纯朴而称谢他。
例如,我们想到每天奔走那么多公里上下班,为了帮助近人负起职责;我们想到牺牲时间和睡眠为了看顾一个新生儿或一个老人;想到在在教会内犹如在志愿服务时,服务那不再改变的人的任务。我钦佩志愿服务。
“‘中国化’不是要改变信仰,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教会牧灵福传的使命出发,深入推进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