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少人说,修道人是逃避主义者,对家庭不负责任,造成家庭不能团圆,这是绝对的自私自利,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修道人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确是对家庭的完满造成了影响,但是这种残缺却有着信仰的美。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宣布2014年10月5日至19日在梵蒂冈召开世界主教会议第三届非常会议,主题为新福传背景下的家庭牧灵挑战。
那一天,我就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话题同她作了简单地探讨。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同居而不愿结婚,有的则等有了孩子才结婚的现象,我问亚历山德拉有何看法,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校内的学生全来自穷困家庭,三分之一的学校更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许多家庭没有足够食物吃。药物滥用、未成年怀孕、辍学、早婚与自杀屡见不鲜。有些学童每天得步行7公里才能到校,雨季来临时,道路寸步难行。
另外我们组织了临终助祷团,也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这种对于临终病患教友家庭付出的关怀,是使一个冷淡的家庭恢复热心的动力,所以,我们的神父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死了一个,活了一家。
在我童年时期,接触过不少信德坚强的老教友,他们不仅虔诚祈祷,三句不离本行,见人就讲道,而且善行丰富,家庭圣召不断。就如我的舅爷(母亲的舅舅)和外婆,他们的教诲至今仍记忆犹新,振聋发聩,激励着我前进。
(若望福音20:21-22)耶稣的一位门徒放弃所有东西,因为他在主内发现了最伟大的美善,而一切都有圆满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家庭联系、其他关系、工作、文化和经济努力。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寻求理想的终身伴侣,以期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凡此种种,我们的每项追求,都包含某种目的,即意图从中获取某种益处。领洗入教,是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追求。
我们不能只做一个仅会念经的教友,因为我们的身份是在俗教友,我们每个人都有应尽的社会职责和家庭义务,事事处处为爱天主去做一切,使日常生活具有超性价值和救灵意义。
当维亚奈知道莱孟的家庭很贫困时,便主动负起他在修院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