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教宗不讳言地指出,「疲倦和挫败」固然存在,但不可陷入认命心态无法自拔,宛如「蛀虫进入心灵」,使得心生苦涩。教宗说:「妳们走过了漫漫长路,硕果累累;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们不可像那个司祭和那个肋未人那样,看到被丢在路旁半死不活的人便从旁边走过去(参阅:路十31-32)。他们心中可能说:“这不关我的事。”教宗由此省思道,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首先成了天主怜悯的对象?”
这一切提醒我们,“人类大家庭的任何地区和任何领域能不可认为自己与别人无关或没有义务”。相反地,我们需要鼓起勇气,以新的方式建设当下的历史,不贬低也不轻视他人。
一种美善的神学研究绝不可忘记构成其本身的两个幅度”。“首先是灵性生活:唯有透过谦卑和持续的祈祷、向圣神开放,才能理解和诠释圣言,承行天父的旨意。神学是藉著谦卑而产生和发展的学问!
我相信这不是因为你们被禁闭在家中烦了,闷了,空了才有这种想法,而是真正感觉到神父在教会中不可缺少。我为我们杭州堂感到高兴!
教宗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梵蒂冈新闻网)25年前,正是在3月25日,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颁布了《生命的福音》通谕,谈论人类生命不可侵犯的价值。
这两位圣座神长指出,这「痛苦」背后经历了一段艰辛又复杂的争论,其内容反对按照基督信仰观点来遵守生命不可侵犯的原则。
『我』与『祢』的相遇不可计量。」基督徒的祈祷源自于天主的启示:「祢」不再神秘隐身,却与我们建立关系。教宗表示,基督徒不断地庆祝天主的「彰显」。
也许不少人遗憾地认为,汉斯孔教授在其学术生涯后半期对于教会官方的批判是其不可洗去的污点。不过,没有人相信他对于教会的批判是缘于私人恩怨或者对于教会的仇恨。恰恰相反,他的批评来自于他对于教会深沉的爱。
祂不可掌控、阻止或量计;甚至无法预测祂的方向。祂不会受到我们人性需求、我们成规和偏见的束缚。」圣神「由圣父圣子所共发」为我们每个人和教会的心思意念赋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