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参加了一次圣诞剧表演,场景布置得非常真实。
玫瑰经就是这样体现着天主救赎工程的完美链条:天主、天神、基督、玛利亚、若瑟、玛利亚的表姐、主的宗徒……各种要件,各种场景都在简短的经文中显现出来(如圣母拜访其表姐时的亲切氛围,圣神降临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这是我幼年时最美好的回忆,每年圣体瞻礼日举行迎圣体大游行的热烈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我是辅祭儿童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约10岁左右。而今天,我已是白发苍苍,年届88岁的老人了。
龙基神父以这一幕场景来描述天主对人类苦难的态度。龙基神父指明,耶稣复活了;祂是生命的天主,祂关切玛达肋纳的悲伤。
教宗方济各非常喜爱慈悲父亲的主题,他最关注比喻中的最後两个场景。首先,父亲连小儿子的屈辱经历和忏悔告白都不想听,直接恢复他作为儿子的尊严,给他披上袍子,戴上戒指,穿上鞋。
而最该我们基督徒反思的是,在提倡爱天主于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的教堂门口,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冷酷场景?你们都起来跟我走吧。
神父借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墓地布道,特殊的场景、贴切的讲道、深切的终极关怀深深地触动了到场的数十名亡者亲属。仪式结束后,当场有数名听众表达了要加入教会的愿望。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城的场景,其中既有民众的喜乐与欢庆,也有耶稣苦难的苦涩与悲伤。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邀请信友们好好省思这段福音章节,因为其中也暴露了今日男女时常持有的情感和矛盾心态。
在这一课中老师特别用模拟真实场景来让大家体验,在家庭中家庭成员需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婆媳、夫妻、祖父母和父母及孩子之间。
……有个妇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听说,就带着一玉瓶香液,来站在他背后,靠近他的脚哭泣,用眼泪滴湿了他的脚,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热切地口亲他的脚,以后抹上香液……(参见路7:36-50)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