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教会的神职人员非常关心爱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教会还很艰苦,有几位十八九岁的大修生神学院毕业后回到保定,苏大夫便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月拿出一部分钱来交给主教,要求给修生们每天补一个鸡蛋,来增加营养。
我这个友人虽然未念许多书,但她的人生轨迹却异常幸运:职校毕业就觅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很快结婚生子,老公的家境很不错,而且年薪颇为可观。不像我,命运多舛。
1944年在献县小修道院初中毕业。同年入天津工商附中读高中。1947年入北京辅仁大学多玛哲学院,功读哲学。1953年入北京文生神学院。1956年10月28日在献县总堂晋铎。
毕业后,主教把几位高中生修士要回了教区,只有初中学历的贾晟永被留在了上海教区。1995年贾晟永晋铎,后来在徐家汇堂任本堂,现在上海浦东周浦服务。大儿子修道后,贾老师对二儿子说:你哥走了,你留在家里吧!
毕业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康执事给教友们讲授的是《天主教教理》(卷一),虽然只有七节课,但是执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言简意赅地给教友们讲解和传递了我们信仰中最宝贵的内容——信经,极大地增强了教友们的信德
随着对天主的不断认识,心中热火冉冉升起;在面临毕业何去何从时,我很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想着努力工作,娶妻生子,却十分惆怅,难道生命就是这样?此时心中想起这首歌曲,来跟随我!
当初领洗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好天主召叫我的过程还历历在目——毕业后,一个农村的小山丫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梦想,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之旅,心中倍感孤独和无助!
在以后的两年里,我由于毕业、写论文、找工作等事情,一直没有去看望老人之家的康大伯,也从未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
德维已毕业,现就读于苏吉甲普拉那塔天主教大学(Unika)环境与城市科学研究生,这所天主教大学位于中爪哇省首府三宝垄。
老教堂的复原工作 由常青教授带领的工作小组,在设计新天安堂的复原方案时,特地请来了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著名建筑学教授罗小未担任此项目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