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讯息的基本和不可缺乏的核心是巴斯卦奥迹,也就是基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教会在巴斯卦节所庆祝的这个奥迹,在随后几日继续到处产生喜乐的回响”。
教宗这么说:“今天,以圣灰礼仪,开始四十天斋期的旅途,这段斋期将引导我们走到我们得救的奥迹中心,也就是纪念上主的苦难、死亡与复活的巴斯卦三日庆典。
在某一年的春节,老爷给所有子女每家赠送了一本《旧约全书》作为礼物,可父辈们当时还被历次运动的阴影笼罩着,而我们年轻一代全部接受了“无神论”,所以没人响应他,但我仍然愿听他讲圣经故事,以及他在苦难岁月中“
因为我们总不能明白天主计划的深远,他往往会在我们蒙受奇恩异典之前,先给我们一些苦难,正像圣女大德肋撒由亲身体验所总结的名言:“哪里有痛苦和十字架,那里便有天主的恩赐与照顾。”
是啊,在世人眼里,老人的家庭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是坎坷的,充满了艰辛,他有理由去抱怨,可他没有去抱怨,反而充满了感恩,充满了喜乐,还想着求天主再给一些苦,好去背十字架,分担耶稣的苦难。
本登指出,「人们所受的苦难及受疾病的痛苦,有时是难以忍受的。」本登每周三早上七时至八时在她上班前协助修女祈祷。 这个修会在一九九七年开始要求社区协助,当时修女的数目在逐渐减少。
我们为他们担承了多少辛酸苦难?我们收养过街头的流浪儿童或者沿门乞讨的残疾人吗?帮助过遭遇天灾人祸的乡邻同事吗?我们或许会慰问几句以示关心的话,至于实际的钱物救助有多少呢?
我们对弟兄姊妹的痛苦冷漠以待,耶稣的眼泪则「教导我与他人同悲共苦,使我分担那些生活极为痛苦之人的窘迫和苦难」。「相信耶稣的人绝不能对祂的眼泪无动於衷。正如耶稣给予安慰,同样我们也蒙召给予安慰。」
在圣神的触动下,我们听到穷人的哀号,看到躺在地上的人,闻到满载难民的火车和小船上强烈的苦难气息。照顾穷人始终是教会的特性,穷人是教会偏爱的对象。
再者,当我走近一个受苦的人时,无论他是患病还是遭受任何形式的苦难,尤其神枯之苦时,我要保持静默。静默却给予他关爱、陪伴和安抚。绝不要发表长篇大论,这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