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傅主教多年的关心和培育下,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神甫、修女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相信他们将秉承傅主教的遗愿,肩负起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重任。
要面对这个挑战,就应该克尽我们的本分,就是与人们接触、加强教育、基督信仰的培育,但也需要在我们的机构、堂区、教区、修会、学校和教友社团中鼓励传教精神。
乔治‧普雷卡追随圣神在教会激发的先知性使命,温和有力地将天主圣言的重要角色放置在培育工作和基督信仰的生活中,同时也表明了平信徒在教会内作为传播福音活跃分子的重要及必不可少的角色。
他鼓励信徒阅读教区会议文献,尤其有关教友培育与职务部份,以及善用《天主教教理简编》。
另外,在婚姻盟誓裡,早已承诺要培育子女的信仰成长,达到在教友年‘召叫、共融、使命’的主题。
第三个价值是专业精神,这是审计署的每一位成员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教宗感谢他们为圣座的服务,同时指出投资于培育的重要性,以“保持专业上的高水平”,藉着进修紧跟“不断演变的众多及复杂的审计准则”。
确实,毕业修士们的修道培育生活没有完成时,唯有怀着感恩和执着的心,将过去呈献于天主的“怜悯”下,将现在呈献于天主的“慈爱”中,将未来呈献于天主的“供应”上。
他凭借着专业知识,成为了宗座慈幼大学的教员,并在亚丰索学院担任博士生论文的共同指导老师,为未来神学家的学术培育作出贡献。
其他主题涵盖了:以基督信仰的入门阶段和培育作为传教行动,在冲突地区和宗教自由受限的地方纪念殉道者的见证,以及气候变化的迫切问题。再者,会上也提及复活节的日期、尼西亚大公会议,以及大公运动对话。
1994年4月18日至6月2日,以中国天主教赴欧文化交流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前往比利时与法国,参加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修院培育与中西文化交流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