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父的声音:十字架是爱的梯子圣奥斯定曾深刻地说:“主没有被木头强迫,而是自己选择钉在其上。”这提醒我们:耶稣没有被动地接受十字架,而是出于爱,为我们甘愿被举起。他将这苦刑转化为拯救的泉源。
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不足,不要张扬而目中无人,应时刻履行基督的教导。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救世主,我们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世界。
扶贫济困固然可贵,但为‘老人倒了该不该扶’都要讨论的今日社会来说,传递爱心和信仰从而改变人心的工作更为重要。进德公益主任任大海神父说。
教宗观察到,「社会与教会的环境已经改变很多,当时和现代的社会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人心以及人忠诚和勇敢的能力,依然不变」,正如瑞士卫队的格言「荣誉和效忠」。
希望通过守斋、祈祷使改变人心、激励人们在天主降福下展开对话、彼此相互尊重。
为此,教宗方济各要求众人改变态度,不再要因防范、恐惧、冷漠、边缘化形成的淘汰文化,而要相遇文化。教宗指出,唯有这种文化能建设更公正和友爱的世界,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教义并未改变,而是逐步发展,也就是说,教义正在日臻完善,以求正确地回应挑战」。舍夫丘克总主教进一步指出,神长们愿意再次强调天主教教义的立场,即「家庭是一男一女的稳定结合,忠贞且具有圣事性。
一位新教牧师在安得拉邦遇刺身亡;一名基督徒在奥里萨邦被杀、西孟加拉邦一对夫妇因拒绝改变信仰遇害。
科赫枢机指出,「巴西和拉丁美洲在大公合一的情况上有许多改变。事实上,我们看到那里的福音派、灵恩派和五旬节派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个艰难的挑战。在人数上,五旬节教派仅次于天主教会。
一直致力于维护自然生态的巴尔多禄茂宗主教最后说:我们坚信,若要使改变气候变化和地球资源枯竭所尽的一切努力得以成功,只有彻底改变价值观和信念,使可持续的环境道德观和精神能进入到每个人的生命,展现在日常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