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主教礼仪中,“水”是圣事的标记,使人记起,并体现天主的救恩计划:创造生命(创1:2)、净化世界(创7-8章;伯前3:20)、脱离奴役(出14-15章)、进入草场福地(出17:1-6;咏23:2;则36
同样地,圣若望呼吁不要犯罪,「但若有人犯了罪,也不要气馁」。教宗说道:「我们在天父那里有正义的耶稣基督作护慰者、作中保。祂使我们成义,赐予我们恩宠。
教宗解释道:「为了与天主相遇,人必须回到他受造时的处境:站立着,行走中。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了我们,使我们能够站立,与祂相似,向前迈进。
当天的福音记载,法利赛人刻意试探耶稣,问祂:「许不许丈夫休妻?」(参阅:谷十1-12)教宗称这提问是「诡辩」,它「把信仰缩减成是或否」、「能或不能」。
选自《圣保禄宗徒致斐理伯人书》的第二篇读经也邀请我们常常喜乐,因为主快来了。圣保禄宗徒告诫我们什么也不要挂虑,在一切事上将我们的恳求、需要和担忧呈献给天主。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有些人,有了自己的信仰后,而甘愿往“低处走”。例如卢云神父,他为了追随基督,效法基督,相似基督,为了一个爱字,甘愿屈尊降贵地去服侍智障人士,直到离世。
司铎应该在各方面随时随地将基督的面貌呈现于人。这不但表达了司铎的本质,也是司铎灵修生活的结果。一个司铎的生活与行动,首先在庆祝圣体圣事中明显地表达出基督的行动。
教宗勉励他们的修会「与地方教会更加密切合作,好能唤醒『向外邦人传教』的意识,并以新动力再次推动教会生活和牧灵活动中的传教革新」。这次会晤活动恰好在2019年10月特殊传教月的前夕举行。
教宗指出,“生命是一份恩典”,长寿更是“一份宠幸”:“年岁的富饶”是每个历尽沧桑的“人的富饶”,是人在“生命旅程中形成的珍宝”。
教宗方济各也由此出发,审视当前世界的现状而反思这三重观念,指出“在思考和保持人的中心地位时,也需要反思卫生系统的模式”。卫生系统的模式应该“向所有病患开放,而没有任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