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康熙、耶稣会士,还有1939年梵蒂冈,都采用回避儒家宗教性的办法来承认祭祖行为。这是实践中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如果今天中国天主教会仍然用这个办法说服各界,也是可以的。
宁选天主、更爱天主、或首先寻求天主,都是耶稣会的口号——“愈显主荣”——的真正精神。圣依纳爵指出:生命唯一的意义在于赞美、光荣与侍奉天主。
由于慈悲,天主与以色列民(同行)的历史成为救恩史。圣咏不断重复「因为他的仁慈永远常存」,看来是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幅度,将一切插进「爱」的永恒奥秘之中。
作为一名中国基督宗教史的研究者,我也有某种意义的负罪感。20世纪的人类对后世不好交代。前五十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导致许多人丧失生命。后五十年,局部战争不断,仍然用高科技屠戮生灵。
国立公文书馆[国立公文書館(NationalArchivesofJapan)]管理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JapanCenterforAsianHistoricalRecords)]
这些信德的榜样在那为了我们的得救死而复活的主基督身上光芒四射,标记了我们救恩史的两千年。至于今天的基督,我们也由于信德而生活:为了更有活力地承认主耶稣临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历史当中。
圣经的第一部书《创世纪》就指出,在历史之初,就有口是心非的动物说了谎话,圣史若望称之为「撒谎者的父亲」(若八44)。
翻阅整个救恩史,我们得知「良善心谦」也是从前天主对待他的子民以色列的态度。
他向我们介绍了龙港天主堂的教史及新堂建设过程:龙港天主教开教于1921年。1928年在龙港河底高建成了5间房的祈祷所。1933年又增建了7间房。
又如,有些学者主要倾向于认为,鸦片战争后的传教士是跟着洋枪洋炮进入中国的,他们的传教活动是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入侵相联系的,这便使天主教和基督教一度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在鸦片战争后长达百年的中华民族苦难史中主要扮演了丑恶的或负面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