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称之为「流血的大公运动」,这些受苦者是「逾越奥迹的见证人」。「全世界有很多我们的弟兄姊妹持续在为信仰受苦,他们要求我们别封闭自我,却要敞开心门」。唯有如此,他们播下的种子才能结出果实。
2021年12月8日署名的一份授权证书成立了新的“众位弟兄”基金会,其目的是支持及规划艺术和信仰行程、透过举办活动和灵修操练对文化和灵性培育进行投资,同时针对教宗方济各的新近通谕,促进与文化界和其它宗教的对话
如果泰勒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它可以帮助我们搭建起一种“在灵性维度”上同当今社会的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
教宗方济各为此致函世界基督教协会秘书长特韦特(OlavFykseTveit)牧师,强调「我们必须继续对话!」
护守天神,您好!虽然我看不到您,可是我知道自我出生的那一刻,您便受天主的派遣来到我的身边,感谢您陪伴我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天神:这是我的使命。护守天神,您是我人生旅途
历届大公会议历史概览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诏书承认教会的权益,12年后便有了第一届大公会议。前往尼西亚的318位主教中,大部分受过最后一次教难的折磨,他们都是信仰的证人。
最后,孔德鲁谢维茨总主教呼吁全欧洲教会共同祈祷,“愿国家找到和平与对话的道路”。
这是一个极具大公意义的时刻,一如教宗所说的,它让人想起圣若望保禄二世2001年在亚美尼亚的历史性访问,想到本笃十六世2008年与亚美尼亚宗徒教会最高领袖的再度会晤。
他曾长期担任宗教顾问,近年来积极推进全球伦理思想,倡导宗教对话,是全球伦理基金会创建者,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起草人。
教宗指出从塞浦路斯到罗马并不是单纯的大公合一运动上的礼貌往还,而是受到天主教与东正教必须继续进行神学对话的觉悟所推动,这样的对话非常迫切,而且绝不能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