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希望在宗教、科学、经济等各个社会范畴实现“中国化”,建构人民的共同理念和身份认同。
陈志明副主教对本报说,终身执事职在普世教会展开四十多年,在香港教会推行二十年,但仍有部份神父及教徒未能掌握其身份,他认为须加强有关培育。他期望未来可强调终执在社会上有关仁爱和正义的工作。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九月十三日,教区天主教教友总会举行了教友职务交流会。与会者分享了在不同教会职务上见证信仰的感想,强调服务时得着比付出更大,更丰富了个人的信仰生命。
我们可把他们归入两类,并区分他们的不同处境如下:离婚后没有再婚的教友他们应积极投入教会生活,藉信仰力量重建生活如他们过着贞洁生活,没有再婚或与人同居,并生活于恩宠境况中,便可领受圣体圣事他们的子女在教会内的身份
星云大师的宗教对话观星云大师在回应丁松筠神父关于互换身份的笑言时指出:「『假如大师你出生在美国,可能就是我们美国优秀的神父。假如我出生在中国,我可能也是你们中国一个很好的和尚。』
(图片来源:公教报)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首次发表有关气候变化的声明,更或是亚洲区跨宗教就气候变化议题的第一份共同发言。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为回应七月巴西举行的普世青年节,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于一月二十七日在圣方济各堂举行世青启动礼,逾二百名青年参与。
他说:许多年轻的隐修士不再出自受过良好信仰培育的公教家庭。圣召行程经常也是一段学习要理的行程,在接近信仰的同时也会省思自己的圣召。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修会圣召的社会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教宗强调,司铎年为整个教会提供了“更加深入探索司铎身份,恩宠的奥迹和慈悲”的机会。教宗借这个机会重申了司铎在教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他说:“培育司铎的责任是一项细心的使命。”
他曾以西班牙主教团专家的身份出席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工作。后来担任促进基督信徒合一秘书处的顾问,在教会大公理事会中任“信仰和法令”成员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