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时先知们也不见得掌握到他自己讯息的深度,天主远远超越祂所启示的人。因此若翰自己对纳匝肋的耶稣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默西亚形象也有疑惑(玛十一2-6)。
,对救恩乃史亲切的吁请,因为先知用它来宣布默西亚的到来(参弗3:14;岳2:21-23,则9:9)。当流亡之日结束,天主让祂的子民感受到祂生活与动态化的同在时,祂向他们发出喜乐之邀请。
新教友可以按圣经的目录从玛窦福音到默示录(新约),或从创世纪到玛拉基亚先知书(旧约),我的读经体会是:初读概括内容,再读理清层次,细读理解词句,精读体会深义。
反思《依撒意亚先知书》最后记载以色列人在巴比伦流亡后的痛苦时,教宗指出人民需要安慰。而上主本身的临在安慰了他们。这一安慰在他们遭遇痛苦煎熬时也存在。
在肋未纪,他是我们的大祭司;在户籍纪,他是白日的云柱,夜间的火柱;在申命纪,他是我们的避难所;在若苏厄书,他是我们救恩的元帅;在民长纪,他是我们的民长;在卢德传,他是至亲的救赎者;在撒慕尔纪,他是可信赖的先知
正如亚毛斯先知那样,他蒙天主召叫,宣讲反对滥用职权和不公义,却被阿玛则雅司祭驱逐。教宗说,人们的拒绝玷污不了先知的使命,他继续说预言,宣讲天主说的话,而非人们喜欢听的话。
(玛24:36)所以那些说知道的可以说是假先知,不能以假先知的胡言乱语来否认真宗教。
教宗评论道,这一决定与人的标准相去甚远,因为达味是叶瑟之子中最小的一个,还是个孩子;但上主让撒慕尔先知明白,祂不注重外表,却看人心。教宗说:我们总是被外表束缚,受到表面事物的制约,任其摆布。
他说,达味王几乎就要陷入腐败,幸得天主派遣先知纳堂去指摘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罪。因此,达味是罪人,却不腐败,因为腐败之人不会觉得自己有罪。教宗说:腐败之心只有藉着特殊的恩宠才能悔改。
耶稣结束祂与法利塞人的交锋时,引用了欧瑟亚先知的话: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欧六6)。耶稣要求我们有一颗真挚的心,而非一种外表化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