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还不习惯于宽恕别人时,他往往也需要付出更为昂贵的代价以补偿自己给他人带来的伤害。而当某个人尽情地拥抱宽恕的同时,他也同样将和平、希望、感激和快乐揽入自己怀中。
教宗表示,我们必须活跃地表达出教会是母亲,无论谁走近她,她都予以接纳。每当我们进入告解亭内都应谨记,那接纳、聆听、宽恕并赐予人平安的是基督。我们是基督的司铎,我们总是第一个需要得到祂的宽恕。
教宗表示,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将祂的母亲赐予我们。圣母玛利亚则与我们一起同行,她绝不留下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孤独行走,在我们感到没有把握和痛苦的时刻,更是如此。天主之母又是宽恕之母。
教会会议秘书长格雷奇枢机表示,世界主教会议是一段祈祷的时期;它「不是研讨会」,而是「教会祈祷的集会」,是聆听天主圣言并听从圣神的时刻,也是恳求天主宽恕教会罪过的机会。
在那小木屋里,我们兄弟姊妹常常享受着母亲的疼爱。不知多少日,每当夜幕降临,母亲便点亮了油灯,我们都依偎着母亲,守候在油灯旁,听母亲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记得母亲说过:人死后会去哪儿呢?
这三位可敬者充满了对天主的爱,信靠天主的慈悲,并渴望获得天主的宽恕。
我们不要在心里判断他人,而要给予宽恕。在罪恶和腐败面前,唯有耶稣使法律成全。当天选读的《若望福音》记述了耶稣怜悯罪妇的事迹。耶稣对控告罪妇的群众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就先向她投石吧!
由于我没尽到赡养母亲的本分,致使母亲带病当保姆,累病而死。在我受到良心的谴责时,还不认罪,反而怨天尤人。
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宽恕的。我宽恕别人,是因为自己也需要被人宽恕;我怜悯别人,是因为自己也需要被人怜悯。不然,还要恩典干什么呢?还要恩惠干什么呢?法利塞人只知道审判人的喜悦,耶稣却知道宽恕人的喜悦。
这是我的见证,关于天主的爱与宽恕的见证。我出生在东北农村,是地地道道的穷人家庭。母亲在我九岁时去世。我永远记得在火葬场,母亲的遗体被推进火化炉的那个瞬间,我所体会到的绝望和刻骨铭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