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20:7)心地良善的人,总是将弱小的生命挂在心头。苏东坡曾写过一首护生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肋19:35)儿子听了非常惊讶,又不敢说批评父亲的话。父亲死后,他就把这杆秤立即烧毁。烟中有龙蛇一样的东西往上升。没有多久,他的两个儿子就死了。因此感叹天道不公,颠倒了因果。
“他就同他们下去,来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他的母亲把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2:51)。
圣经里记载耶稣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只有在路加福音第2章51节提到: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讲道之后,就同他们(圣母玛利亚和若瑟)来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
主,这话不仅是对耶肋米亚说的,更是对我说的,这是一种怎样美妙的体验!我感受到他的爱,感受到他一直在爱着我,一直在关注着我,甚至在我还未出生的时候,甚至在冥冥的千百年之前,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
[page]2006年,受德肋撒修女的启示,圣诞节我找了村里一些穷人让他们到饭店来吃饭。叫了一些朋友亲自来服侍他们,村里的群众和支书很受触动。他们说:“你们远远的走在了政府的前面。”
这些法律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重建与创造主天主、他人以及受造界之间的关系正确化(参肋25:8-13)。
武俊维主教也借此分享了当日的福音,他说:玛利亚玛达肋纳怀着一份对耶稣的深情,天还没亮,就来到坟墓那里。
这位纳匝肋的姑娘,她紧紧怀抱了来到并拥抱世界的那位,她是聆听的童贞女。因为她的耳朵听了天使的宣报,她向天主的计划打开了心。
地球被交托给人类照顾,但也始终属于天主(参阅:肋廿五23)。这是犹太基督教传统特有的“神学人类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