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妻子从信德网上看到了那幅“地震中受损的绵竹天主堂”的照片,看着看着,妻子哭了,她边哭边说:“教堂都塌成了这个样子,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稣还守在这废墟旁啊。
教宗最后邀请普世博爱运动成员,效法卢嘉勒「不断聆听基督在十字架上遭受遗弃的呼声」。由此而来的恩宠能在我们内「激起慷慨,有时英勇的回应」。这份恩宠「能把苦难,甚至是悲剧转变成人类光明与希望的泉源」。
李神父在弥撒讲道中,讲解圣诞节的意义时说:其他宗教是人去找神,我们天主教是神来找人,马槽中的耶稣圣婴受天父所派遣,来到世上找人,为救人类,他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生命。
在那些石刻画像中,有一幅是描绘圣多默的,他头戴十字冠冕或主教帽,穿着举行弥撒礼仪时的长袍,右手握一大十字架置于胸前,左手持一权杖,权杖顶端有代表基督名号的标记。
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将满全这个答案。答案就是爱:无条件的、自我奉献的爱。
此外,还有十字圣号、覆手、浸水礼、婚姻合意,以及付油。在圣事中,这些元素“由经文构成”,“这经文总是从圣经获取灵感,植根于活生生的教会圣传,并由教会训导作出具有权威性的规定”。
尼苛德摩一如我们所有人,可以仰望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位:祂战胜了我们所有恐惧的根源--死亡。让我们也抬起目光,望向被钉的那位,让耶稣与我们相遇。在祂那儿,我们找到希望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改变、获得重生。
1985年8月7日我住到威县燕南宾馆,晚上刚躺下,仰面看到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十字架在头上方来回晃动,时来时去,时远时近,不论闭目揉眼再睁开拉灭灯再打开都是一样清晰,现象持续了一个小时。
就如耶稣在十字架上交出自己的生命,凡是愿意跟随耶稣的人,也应“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祂(路9:23)。若为了耶稣而丧失了性命,一定会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这正是对上个主日福音的回应。
但每座教堂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十字圣架。在去教堂的路上,汽车或穿过闹市或越过丘陵,在拐弯处或上下坡时,会偶然看到高耸的十字圣架,心头一热便欢呼起来。 圣堂的外部环境往往使他们心生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