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礼仪讲道中以耶稣的“怜悯”为核心,阐述教会牧人应有的态度。教宗说,“怜悯是《福音》的关键词,它铭刻在耶稣的心中”。
耶稣说:“信我的,不是信我,而是信那派遣我来的;看见我的,也就是看见那派遣我来的。我身为光明,来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
当天的福音记载耶稣与门徒的对话。那时,在最后晚餐中,耶稣表示在场的其中一人将背叛祂,所以众人心神忧伤。于是,耶稣安慰祂的门徒,说:「你们心里不要烦乱;你们要信赖天主,也要信赖我。」
耶稣的苦难都形容得很好,然而,却没有着重于酷刑、流血,或任何令恐怖片及电子游戏中的“刺激性”元素。
——写在四旬期耶稣在旷野受魔鬼诱惑耶稣作为天主子,在进行救世伟业工程前,先进入旷野。
如同被鞭打後喜喜欢欢地由公议会出来的宗徒们那样,因为他们配为耶稣的名字受侮辱。居心占首位的骄傲将你引向杀人的意图;谦卑,甚至屈辱则使你肖似耶稣。这是一件我们不去思索的事。
十字架上奄奄一息的耶稣,他看着忧苦的母亲,爱莫能助。因此发自肺腑地告诉若望宗徒和我们后人,看,你的母亲!
他们在圣母忠仆会士龙基神父的带领下,默想《若望福音》中耶稣怜悯罪妇的事迹。龙基神父指出,天主的宽恕是「真实的爱」,敦促人成为更好的人。
耶稣带着十二位宗徒不断地向耶路撒冷迈进,逾越节前六天,耶稣来到伯达尼——当然要借宿在拉匝禄家里。
首先他做了两件祈祷前的准备工作:一、他来到耶稣跟前。既是“来到”,就必然有寻找的过程,既然寻找,就有热切期待盼望见到耶稣的心情;二、跪下来求。无论古今中外,“跪”是表示臣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