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遵照天父的旨意死在十字架上,为把救恩提供给全世界,祂以牺牲到底的态度彰显爱。这爱拥抱所有人,不错过任何人。这爱延伸至每个时代、每个地方,它是永不枯竭的救恩泉源,我们每个罪人都可从中汲取养分。
我们听到主耶稣对每个人的爱的态度,出卖他的门徒,无知且被误导的群众,当时的当政者、哭泣他苦难的妇女们、钉死自己的人,以及悔改的罪犯等等。没有一个人不包括在主耶稣的爱内的。天主爱人,但尊重人的自由。
这个法利塞人的态度是某种理解宗教的典型方式,认为天主与罪势不两立。然而,天主圣言教导我们要将罪与罪人区分开来:与罪不可妥协,但罪人则不同,我们都是罪人!我们如同病人那样需要得到治疗。
自从领洗进教后,顾小伟转变了生命的态度,在一切事上愿随从主旨,每次听着她用低柔的声音说:随天主安排的话,望着她那双美丽清澈的大眼睛,我的心便为之感动。真正的基督徒在死亡面前是视死如归的。
其实,交朋友和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课程,对基督徒而言,就如耶稣所讲的,你们是地上的盐……世上的光(玛5:13-14),在为人处世中,应该持有凡事为天主的光荣行事交往的态度
中国政府对改善中梵关系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一贯的,希望梵蒂冈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态度,用实际行动为改善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王作安是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作出上述表态的。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教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应该更加亲密与火热,应该以怜悯的态度表达出来;怜悯不是可怜,怜悯是与他人共苦,与他人同难,关怀受苦者,给予一句话、一个爱抚,但要发自内心。这就是怜悯。
在这种态度的背後常有一种错误、欺骗人的观念,如同在说:我们怀有爱因为我们是好人;爱德似乎成了一个人的创造物、我们心中一款产品。
可大家对教堂和神父都保持尊崇、友爱的态度,相互之间相处很融洽。天气晴朗时,家庭主妇们会聚到院子里,在温暖的阳光下一边做女红,一边闲聊。孩子们就溜到教堂的大菜园子里玩。
一次,潘老师在修女院带将临期避静,避静时间为四天三夜,参加避静的人员达120余人,她主动向潘老师提出,愿意负责避静期间的烹饪工作,她的态度很诚恳、很坚决,潘老师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