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以邀请穷人和志工们于这个主日前来参与感恩祭,如此一来,在下个主日,我们能够更真实的庆祝基督君王节,因为基督的王权在哥尔哥达展现的最为淋漓尽致:无罪的那一位,被钉在十字架上,贫穷可怜,赤身裸体,一无所有
同时我们的教外朋友也被吸引踏上了教堂圣地,主动愿意了解信仰,通过传教员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要理,教画十字,带领祈祷等,最后也领洗加入了教会。
细心的人应当已经发现,灾区倒塌的无数房屋之中,有寺庙,也有教堂;在悼念死者和感谢生命重生的仪式中,也有烧香燃烛、双手合十、拜天叩地、两手划着十字圣号……的身影;即使是现在的救灾现场,不少的宗教组织、宗教基金会
耶稣是君王,但他不是黄袍加身,坐在金銮宝殿之上,征服四海,号令天下,走政治性君王的道路;而是以十字架为宝座,以爱、和平及正义治理人心,走的是另一条灵性君王的道路。
今天的第二篇读经——《致厄弗所人书》已经给我们解答了“耶稣升天”的意义:耶稣完成了天父的旨意,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天主不但使祂复活了,更“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高于一切率领者、掌权者、异能者、
祂使他们洁净;对罪人,祂给予宽恕和接纳;对哭泣者——丧子的寡妇、失兄的玛尔大和玛利亚,祂擦干他们的眼泪,让他们破涕为笑;在最后晚餐中,祂把自己的体血作为食物给了门徒,愿意他们分享祂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接纳了十字架上悔改的右盗
因此,我们最应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跟天主在一起,就像耶稣一样,祂没有挂虑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最后在十字架上,将自己完全交在天主的手里。只有跟天主在一起,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否则我们就只能局限于物质的范畴。
有一次午休期间,任神父趁主教熟睡时,让修士守着,自己去主教客厅的小圣堂里拜苦路,拜到第五处时,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说:“你要领受十字架上血的洗礼。”因着这句话,任神父在服侍主教上有了更大的动力。
第二天晚上,男主人的侄子来看他三年末曾谋面的叔叔,进门就划十字,接着就给霍子平讲圣经,与天主教讲的大有出入,霍子平毫不认同。
而教堂的设计师前后一共设计了七稿,直到最终教堂建成,仍然有很多教友觉得“这哪里是教堂的样子”,他们心目中的教堂就应该是传统的哥特式、罗马式教堂,一个大大的十字架在最中央最显眼的地方,那才是教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