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呼吁优先考虑所有人,尤其是弱者、年长者和病患获得护理和治疗的权利。“生命是一种权利,而非死亡。我们应当接纳死亡,而非施行死亡。”这一伦理原则适用于所有人,并非仅仅为基督徒和信仰者而已。
这恩宠让我们摆脱支配、占有、征服、无节制地实现自己的野心,以及摆脱那往往以牺牲最弱者为代价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这台弥撒可以为每个受洗者的意向而举行,无论他们的条件或地位如何。
在我们所处的欧洲的背景中,不缺少关于信仰传递的问题和挑战,你们每天应付这个,发现微小者和脆弱者:你们人数不是十分多,没有强而有力的工具,你们所工作的领域对于迎接福音展示出来的并非友好。
三、关注社会问题的特点 《信德》所刊载文章涉及社会层面的问题颇多,最能代表其特点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导北方进德 2、用信仰理念去关爱每一位弱者 3、鲜明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4、永远的关爱
他在春意盎然的时节走进我们的生活;他亲吻病患、祝福孩童、接近弱者;其训导简洁明了,直抵人心,唤醒了众多麻木的灵魂;其简朴作风、谦虚态度、宽广胸怀,感动了世界,重塑了大公教会形象,为教会复兴带来了希望及动力
魔鬼正在我们的世界,在此冲突、仇恨与战争的时刻展开行动,引诱我们走入自私、自我封闭、怀疑、暴力、破坏的本能,怂恿我们去复仇、抛弃、剥削弱者。
祂成了『孱弱者』、被判刑的人。保禄不怕让我们看到这失败,而这多少也令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光明,因为十字架为我们基督徒也是胜利的记号」。
教宗再次引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训导说:“我们不能不表扬那些不以暴力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愿采用弱者的方法来自卫的人士,他们这种自卫要尽量不损害他人及团体的权利和义务”(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78)。
“在各方面我都给你们立了榜样,就是必须这样劳动,扶助病弱者; 要记住主耶稣的话,他说过:‘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
因为珍爱弥漫人间的馥郁,更珍爱给予人间馥郁的母体;曾经在嘈杂拥挤的大街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推过轮椅,因为从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依稀能找见我父母的影子;曾经因路见不平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说一句公道话,因为相信善良会给弱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