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可以看到,敌人本身承认我们的合一、领洗者的合一。敌人,在这一点是不会错的。这都是有形可见的合一的表现形式。共同祈祷是有形可见的、一起行爱德事业是有形可见的、在基督的名内共同殉道是有形可见的。
罪与死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然而,信了主耶稣的人,罪得了赦免,并且有了永生的盼望。罪和死这两个让人心不能平安的敌人都被耶稣得胜了,你说好不好呀?!卢:恩。那信仰主的人为什么也遭遇不测呢?
答:他们先承认那地极其富饶,但随即以恐惧的语气报告敌人的强盛,说城镇坚固,人民高大,是“吞噬居民”的地方,还提到巨人阿纳克的后裔(户13:27-28,32-33)。
(23:11)巴拉克的思维仍然是世俗性的,他只求打败敌人,未意识到这是一场属神的较量,不是可以操控的战争。5.问:巴拉克为何不断带巴郎到不同的地点重新尝试咒骂?
以色列人向天主许愿:若天主助他们得胜,他们愿毁灭这些敌人的城。天主听了他们的祈求,以色列大胜,并将那地命名为曷尔玛(意为“毁灭”)作为记号(21:2–3)。2.问:以色列人又为何再次抱怨?结果如何?
教宗也谈到和平的益处,指出获得和平首先得承认他人不是要对抗的敌人,而是有待接纳的弟兄。然而,世界各地的和平常常受到侵害,不同形式的紧张局势和冲突也在欧洲肆虐。
他们的所好是基督十字架的敌人。他也谈到存在的精神分裂症,患这疾病的人度双重生活,经常放弃牧灵服务,只做官僚事务,与现实生活和具体的人脱节。教宗再次谈到说人闲话、背后议论人和流言蜚语的弊端。
教宗说:我很希望我们的彼此交谈能有助于在全人类之间搭建桥梁,使每个人在他人身上看到的不是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需要接纳和拥抱的弟兄。在这层意义上,教宗的意大利原籍也促使他为搭建桥梁效劳。
教宗继续说,温良有许多敌人,第一个就是闲话。教宗用现实主义的态度表示:当某人喜欢说人闲话时,在某种程度上他就在抨击他人。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事,每个人都会遇到,包括我在内。
梅瑟天主子民之首、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也为了挽救自己的民族和天主斗争:十分强壮!但最后呢,孤身一人,遥望许地,却未能进入许地。若翰最后的时刻,也未能逃过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