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红地毯上所缔结的神圣盟约,无论谁不兑现,也难免于天主的惩罚,就像一纸商业合同,签约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违约者必将遭受重罚。
这个父亲不因儿子的傲慢而惩罚他,甚至还把他应得的家产分给他,允许他离家出走(参閲:路十五11-32)。
然而,入监服刑往往被贬低为单纯的「惩罚」。教宗表示,公共安全「不该缩减到只剩下更大的控制,却必须尤其藉着预防措施、工作、教育和更紧密的团体来建设公共安全」。
有利有得就是朋友,无利无得就是陌生人,不服从、不阿谀自己就是冤家对头,对自己利益有害有失的就是敌人……我们常常表白要服从天主的公义,遵守社会法纪、公德和教会规诫,可在无人处或自以为受不到惩罚的环境中
相反地,天主惩罚傲慢自大,因为傲慢意味着谎言。
事实上,吾主耶稣不仅用语言教导我们向他学习,而且也以身作则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他屈尊就卑,与贫穷者为伍,与弱小者为伴,与罪人一起承担应受的惩罚和苦难,最终牺牲自我,高悬十字圣架,倾流宝血,捐躯殒命,
旧约玛加伯书下12章叙述:一次犹太人和敌人战斗结束后,在打扫战场,掩埋阵亡战士时,发现每个死者口袋内有他们教规的违禁品——献给偶像的物品,他们认为战友就是因为这一罪过而受到惩罚死去
圣城受到异教徒的践踏,遭到上主的惩罚,因为她向异教徒敞开了自己的心门。教宗解释道,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也存在异教徒化的现象。我们是否度基督徒的生活?
尽管我们常常愿意相信:严厉或惩罚是对付邪恶最好的良药,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我们的不宽恕,我们常常使另一个人深陷于恶行而无力自拔。宽恕并不是对邪恶轻描淡写,也不是容许别人继续伤害我们。
人们把当修女看作是一个“终身的惩罚”。即使我们家庭的信仰非常深厚,却不总是能够完全接受福音的要求:“谁若不离开父母,不配做我的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