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们就从圣经中挑选出很多孩子喜欢听的故事,像诺厄方舟的故事,梅瑟带领以色列人民过红海的故事,耶稣和富少年的故事,孩子不但听得认真仔细,还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跟我们讨论。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在新的学年中,愿在天主的眷顾、恩人们的代祷和修院神长的陪伴下不断划向深处!
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从何时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脸红了?Rita喜爱童话。我则很多很多年不读童话了。
对观福音中富贵少年的故事表达出一个反差:一方面,有人将永生视为奖赏而追求;另一方面,基督邀请人放下所有安全感来跟随他。最终,那位青年因无法割舍财富而忧郁离去。
到了老人院,除了我以外还有三位北京教区修院的三位实习修士,他们在老人院服务已经一个多月了,他们也没有回家过年,并且康修女说过几天还要过来两位少年朋友。
在韩国的来说,主要的活动是后援修士,神学院和我们团体的少年服祭团圆。到去年,我们上海韩人的团体每年2次到访了上海教区神学院,为了鼓励修士们的目的,提供了韩国传统餐饮。现在这些活动是停止了。
众所周知,先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曾以喜爱儿童和青年的教宗闻名於世,他在2000年大禧年主持的第一项活动,就是於元月2日接见来自40个国家的儿童与少年。
然后是他在圣周四下午前往少年监狱为他们行濯足礼。我记得兰佩杜萨岛之旅,他极其迫切地关怀那些被遗忘和遭抛弃的人,那些为寻求美好未来,而在希望与痛苦之旅中去世的人。
他们中或许有了点知识的资本,或许有了点名誉地位,或许在人群中是个有头面的人物,或许是个非常富有的人(就像当年耶稣批评的那个富少年)。
在姥爷少年的时候,社会环境混乱,神父很少,能请到神父做台弥撒的机会很是难得。就是在这样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每当听说哪里有神父,当时十几岁的姥爷就自动接下请神父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