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五十二岁妇人说:「我们以谦卑和尊重的方式向穷人派发面包。我们当他们是自己的顾客,也为他们带来天主的爱。」她补充:「尽管我们自己也生计艰难,但还是希望模仿其他教友的榜样在四旬期内助人。」
这位五十二岁妇人说:「我们以谦卑和尊重的方式向穷人派发面包。我们当他们是自己的顾客,也为他们带来天主的爱。」她补充:「尽管我们自己也生计艰难,但还是希望模仿其他教友的榜样在四旬期内助人。」
正如一位妇人在生产时所经历的阵痛,她不会永远记得那苦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已来到世上。我们的信仰之路也是如此。每一次心灵的破碎、每一次信心的动摇、每一次因爱受苦的经历,都像是灵魂的分娩。
有一次去给客户送饲料时,遇到了一教外人,此人虽然没有天主教信仰,但他却看圣经,他看到圣经中记载一个女人先后嫁给兄弟7人,他不知在来生这位妇人究竟是谁的妻子。
结果导致他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传递延续着……回头看看耶稣,看看遇到他的那一张张性情各异的面孔,伯多禄、若望、玛窦、保禄、玛尔大、百夫长、匝凯、撒玛黎雅妇人&hellip
参加圣经分享后驾车归来的小巴拉盖教友武万银和他的妻子李毛玲,突然发现有一老妇人躺卧在南民生渠路旁的小屋前。这是谁家的老人?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躺在这里?两人立即停车下去查看。
那位豪客昂首阔步向附近的大饭店走去,看也没看那乞讨的妇人,这位93岁的老人给了她一元钱,并问她从哪里来,她说从兰州来的,丈夫在家行动不便,她便带着乳儿到这儿乞讨,养活自己之外,还要寄钱贴补丈夫。
《新生命的开始》则取自圣经撒玛黎亚妇人在井边遇到耶稣被召叫的事实――把圣经通过歌曲演绎,我想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福传方式吧?
向穷人伸出援手,在爱中勤于行善,如同弥撒的第一篇读经中所称赞的那个妇人一样(参阅:箴卅一10-13)。在临近圣诞节之际,教宗谈到这个庆节说,以往人们要问:“我能买什么?我还能得到什么?”
教宗方济各邀请青年阅读这本新书,并表示「天主从未停止召叫」,祂孜孜不倦地前来与我们相遇,如同寻找迷途小羊的牧人,如同掉了钱后、在房屋里点灯找钱的妇人,如同父亲寻找孩子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