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一度发生过入华耶稣会神父与其他修会之间的冲突。其实,礼仪之争的问题,出发点根本不在于中国礼仪本身,而是如何呈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问题。因此,观察礼仪之争的切入点在于基督论应该如何被宣讲。
1727年(清雍正六年),耶稣会士在澳门创立圣若瑟修院,并于1785年建造圣若瑟修院圣堂。
教宗谈到米兰主教圣嘉禄‧鲍荣茂(CarloBorromeo)的榜样,指出耶稣会士德塞尔托(MicheldeCerteau)把圣人的生命视为一场不断省思耶稣善牧形象的皈依运动。
教宗指出,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对中国也有同样的景仰,「他与这伟大的文化、这古老的智慧对话,并且与之相遇」。「利玛窦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与中国对话,因为中国是智慧和历史的结晶,中华大地饱享诸多恩佑。」
弥撒当中,圣若望保禄二世的圣髑恭放在祭台一旁,耶稣会士卢普尼克(Rupnik)神父的美妙镶嵌画作为背景,使浓厚的灵性气息锦上添花。
前者是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生于1552年,于1583年从澳门进入广东肇庆,后于1598年来到北京,1610年去世后蒙万历皇帝特准葬于北京滕公栅栏;利玛窦神父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科学、数学、天文学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使徒保禄的传教历程及其神学思想的研讨,窦神父的讲课新颖独特、语言风趣幽默、精彩纷呈、能深入浅出、一语道破,深得大家喜爱,时而解读保禄宗徒书信中的原文、诠释其中的要义,时而穿越时间的隧道、引用耶稣会依纳爵圣人的神操中的灵修方法
天主的忠仆安多尼·雷皮索·马丁内斯·德奥尔韦(AntonioRepisoMartínezdeOrbe),耶稣会士、至善牧人修女会创始人;1856年
教宗提及二战後发生在耶稣会总会长雅鲁培(PedroArrupe)神父身上的事件。当时雅鲁培神父还在日本传教,一名富商捐给他一笔用於福传的善款,带了一名摄影师和一名记者同行,但钱袋里只装了10美元。
广东台山人,早年毕业于德贞女子中学,加入宝血女修会宣发初愿后,曾接受教育学院师范训练,先后任教于会属多间学校,一九八四年被派往台湾辅仁大学圣博敏神学院进修神学学士学位课程,于一九九一年再被派遣前往法国巴黎耶稣会神学院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