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为基督徒,都已蒙召为天主的慈悲作证。l我们应该做什么?为回应教宗的《慈悲面容》诏书,表达与普世教会的共融,教区希望以实际的行动来实施教宗所给予的劝诫。
比如说:教会圣召在减少、教友信仰在淡化,教会神圣性在消退。面对这些挑战和冲击,教会在自我反思中往往习惯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社会,归结于无信仰者的影响,归结于社会制度或是教会体制等各种客观原因上。
教宗方济各指出,良十三世公学和其他所有修院的任务,是把「圣召计划」转变为「成果丰硕的使徒工作」。
教会蒙召在世界上传播接纳和关怀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把任何人看作是无用、不适合或该当丢弃的人。教宗呼吁需要用爱德及合作的全球化去回应移民现象的全球化,好使移民的境遇富有人情味。
他强调:唯有放下各种争论或辩护的心态,一起设法深入了解将我们联合在一起的,是蒙召参与圣子藉着圣神为我们揭示圣父爱的奥迹,这样才能克服基督徒过去遗留下来的众多争议。
教宗说:我们蒙召不是在没有他人、在他人之上或反对他人的状况下生活,而是与他人、为他人生活。这意味着接纳并一致见证福音的美好,在彼此相爱中生活,与他人分享喜悦与痛苦。
虽然入了神学院,但岁数偏大,人略笨拙,所以他的圣召并不为人看好。说来他们家是那个年代最早的万元户,生活算得上小康,成家立业过个红火光景不在话下。
母亲的信仰生活更深深影响了我的圣召。从我一开始的圣召启蒙直到今天都离不开母亲的祈祷与陪伴。在我近30年的修道生活中很多时候是远离故乡的。母亲的思念与牵挂常常伴随着祈祷。
除了董神父度奉献生活外,大姐董润仙也回应天主的召叫,成为修女。她是太原教区七苦圣母传教会的第一位修女,于1996年9月8日在洞儿沟向主誓发初愿,并于2002年9月8日在太原主教府誓发终身誓愿。
答:奉献生活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提醒我们度奉献生活者被召叫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有其特殊的价值,这些价值既属于目前人类的生活,也属于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