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德神父遵循为教会和世界的友爱理念,他于1977年2月13日在阿波帕的讲道中如此生动地描述这友爱,“长长的桌布,一张为所有人共同享用的餐桌,为所有人的凳子,基督就在中间!
后来,母生眼疾,听说太白山上的泉水能洗愈,杨杲冒着炎夏酷暑背母渡过渭河,长途跋涉,攀登太白山,为母治病。
他们所度过的圣事生活使他们在基督内的生命变得更坚固,也更深入,以至于死亡为他们不再是损失,而是一种赚得,因为终于与耶稣基督相会,同他生活在圆满的生命中”。
他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面临极大的考验,先被人诬告曾经性侵害一位修生,事件平反后却又发现罹患癌症,最后终于死于复发的癌症。
这项庆祝活动为在缅甸的教会是件大事,这个教会团体尽管困难重重,却一步一步地前进,生活出信、望、爱三德。
他以坦率的语言、诚实的举止、严肃的生活来传递福音,为此作见证。所有这一切让他与同时代的有权有名的人物不同,他们反而非常看重外表。
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最终事件,生理上的死亡,它也是我们当下就已体验到的现实——我们封闭自我,使我们无法感知生命乃是天主愿意赐予我们的永恒恩典。
纵观各地教会,信友们的福传意识都在不断提高,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都在持续开展,大家读经的高涨热火都在熊熊燃烧,多少男女青年都在纷纷慕道渴望早日领洗进教,凡此种种都无不令人欣慰。
消息不胫而走,到教堂慕道的很多。汶川地震期间,新教友杨惠兰从建筑工地路过时,从4楼掉下一根1来多长的三角铁,正砸在她头顶上,只住了13天医院就痊愈出院,没有任何后遗症。
经过苏姊妹的开导,陈润华渐渐豁达和振作起来,每周的学习和慕道让她脸上多了笑容,疼了3年的胃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陈润华和儿子先后领洗入教,走上了皈依主、信靠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