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指出,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颁布《生命的福音》通谕至今已有20年,这道通谕促进救恩的文化,即尊重生命,也就是接纳、怜悯、理解和宽恕。
若望福音记载耶稣的门徒去城里买食物,而耶稣在雅各伯泉旁遇到撒玛黎雅妇人,并通过对话让这位妇人找到生命之水的故事。门徒回来让师傅用餐,耶稣却说: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们所不知道的。
之后,发展成对天主的话和圣体加以重视:天主圣言和圣体是白嘉勒接受培育的重要来源,立下宁静、平安、及坚忍的榜样,上主赋予她百倍的赏报,就是可靠的天堂,这幸福就是在她结束生命时,把手放在妈妈的头上说的:再见了妈妈
2000年出版社为响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响应教育部推动生命教育之政策与决心,成立了「生命教育工作室」;加入学校生命伦理道德等多媒体教材的制作。
本届研讨会由圣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筹办,部长法雷尔(KevinJosephFarrell)枢机向本新闻网解释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指出年长者在教会内有时被忘记,几乎被视为包袱。
这是一种「悲惨的贫穷」,影响到人类最富饶的财富,即:「为世界带来生命,照料生命,并怀着爱把自身领受的生命传给他人」。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做得到」。
礼仪结束后,青年们回到教堂,聆听张老师分享有关珍爱生命,正视死亡的讲座。张老师利用活泼的语言和生活案例分享,带领青年朋友们重新思考“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她鼓励青年们要“奉爱之名,向死而生”。
他所想要得到的是生命究竟有何意义。我们这些学电机的人当然帮不上忙,他老兄花了好多钱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也常以静坐的方式去悟出生命的意义,照他讲,他是越悟越胡涂。
(谷14:21)一切人、事在走向结局的过程中,都有我们的介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从时间来看,是从小到老,直线行进。但从空间来看,我们生命的完成是螺旋似向前。
我们的每一天,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永生的一部分”,都是迈向圆满生命的宝贵阶段。在中华文化中,我们喜欢用“福气”代表生命的追求和满足。在追求“地福”和“人福”的同时,我们也追求“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