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人,只顾他的田地,就是太关心他的财产。我国有一句俗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过份爱财容易变成守财奴。
他说降生成人的奥迹在指出,天主赐予我们的不是某些东西,而是藉着祂唯一的圣子,将自己赐予我们。我们由此看到赠予的楷模,好让我们与人的交往,尤其是那些重要的人际关系由无偿及爱来引导。
放眼人生,哪一个人不是赤身而来,空手而去?就连自己的肉身,也只是生命的附属物、包装品,那么金钱财富、名利地位荣誉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又能为生命本身增添什么?
特别是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世界里,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争取,而支持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人想获得更多的快乐。但是即便自我标榜为“物质女孩”的麦当娜也说:“不管赚多少钱,我都不觉得快乐。”
当与一个人的意见不统一时,当受到人有意无意的讥讽斥责时,当有人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当看到人强横霸道或狂妄自大时,当遇到虚伪阴险或玩弄两面手法的小人时,心里就会产生抵触、防卫、厌恶的情绪,以至对这人有一种不好的看法
而持相同观点者也不在少数,因为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确实很难让人接受,如果是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或损害,若不据理力争,岂非助长了恶者的嚣张气焰?
教宗强调,如同昔日在宗徒们身上发生的那样,圣神在今天也将人引向真理、更新大地并产生效果;谁若对这恩宠行动自我封闭,便是罪行。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你们领受圣神罢!(若二十21,22)。
因为这些人忘记了什麽是牧人。他们是宗教知识分子,他们有权威,用自己的理智所制定的伦理来诠释子民的要理,而不是藉着天主的启示教宗说:谦卑的子民被这些人遗弃和打击。今天,这些事也在教会内发生。
教宗表示,说一个人未受割损就等於说他是外邦人。为此,教宗请众人省思各种不明白天主圣言的表达方式。例如,耶稣称厄玛乌门徒为无知的人,这种表达方式虽不是赞美,却不像斯德望说的那样强硬。
相反地,圣职人员、法学士、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却脱离子民,不断训斥他们。他们不是善牧,不关心子民,只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他们也许更关心的是每当履行了宗教职务後,去看看有多少献仪,但他们不接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