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为老人、为退休的传教士祈祷,使上主帮助他们善度老年生活。最后,为亡者祈祷,特别是为信仰而献身的人祈祷。
每次去坐公交的时候,把座位让给需要关爱的人,下车时主动搀扶老人……虽然这些都是些举手之劳的事,但体现了我们是天主的儿女,和教外人的区别,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福音化。
虽然这位老人已辞世,但他那博大精深的爱永远温存在我心中!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了小康,吃不饱已成为历史,帮助吃不饱的例子已很鲜见。
今年79岁的杨学雅,是朝阳堂区一名普通教友,她看上去个子不高,干净利落.老人虽然1992年就在教友刘文芝、姚秀珍的引领下领了洗,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她。
教宗说:一个不照顾老人、孩童或青年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它没有重视记忆和承诺。教宗重申,教会提供「的家庭观念出自于《创世纪》,就是一男一女结合的婚姻」,因此应该给家庭有效的支持。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为印度洋海啸受灾国虔诚祈祷;并到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赠送了牛奶、饮料等慰问品。1月9日-16日,山东周村教区在淄博主教府成功举办了第三期堂区骨干培训班。
若是女孩,便心有挂碍,稍不如意便以为老人重男轻女,冷落了自己。孩子交给外婆,媳妇便外婆不离口,仿佛母亲立了天大功劳,婆婆却心中别扭,人家信不过咱老胳膊老腿,怕委屈了孩子。
苦痛弥漫在辛辣的空气里,而那个手持拐仗蹒跚走路的老人永远离我而去了。神父出身富裕家庭,但神贫的他从不留恋尘世间的富有,他把自己全部献给了天主,做了他谦卑忠诚的仆役。
当时我自己是个接受理论培育而没有实际经历的人,我知道专靠热爱神学并不保证可以当个好神父,还需要具备随时乐意为病人、为穷人、为青年和老人服务的精神,在平凡的人中作个平凡的人。
南堂主日爱心厨房,三年来,风雨无阻,坚持每个主日为最小兄弟免费提供爱心午餐;南堂露德之家的神长教友,两年来,屡次奔赴安康山区,为山区的鳏寡老人服务、向山区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志愿者们也屡次前往西安市第八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