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要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社会发展项目上尝试回应社会的需要,与社会同行,服务人群,见证福音。紧急援助分个人性和区域性赈灾援助;社会发展项目有水利、农业、各种培育、医疗卫生、关注弱势群体等服务。
拉1:14-2:2,8-10,咏131:1-3,得前2:7-9,13,玛23:1-12宗教领袖本该是人群的信仰模范,然而,有些时候,有些人却成了民众接受福音和在真理中生活的绊脚石。
教宗观察人群的反应后说:「有些答有;有些没有,一半一半。但这是重要的。你准备一本福音放在口袋里,可以随身携带,并在一天中任何时间,都可以阅读一小段。我们在那里经验到耶稣对我们说话。
更有不少堂区,在教会和社会节日期间常会做一些访贫问苦,慰问敬老院、孤儿院等仁爱慈善工作,借以表示对边缘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关注与照顾,扩大教会服务人群的影响力,并改变人们对教会的看法。
跟随寡妇悲哀哭泣的人群与跟随耶稣欢乐的人群相遇,是生命与死亡的相遇,那忧愁痛苦的寡妇和那位施恩的救主的相遇,结果是:死亡被生命吞灭了!寡妇的忧伤哭泣转变为惊喜。
一队喧闹的人群,在音乐声中,缓缓穿行于寂落的村巷,似乎要打破这古老村庄永久的沉寂。天垂云重,不时坠落着零星的雨滴,没有缓解一点大地的干渴,倒抑制了一些尘土的飞扬,减损了几分这冲破沉寂的努力。
第三,爱心活动发挥了宗教界的自身优势与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宗教所倡导的慈善与博爱精神;也说明了宗教团体不但可以服务社会人群,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分忧解难、贡献社会。
许多城市圣堂位置非常理想,有的就在最繁华的黄金地段,面临大街和穿梭来往的人群。
(路十一1)教宗表示,耶稣是一个祈祷的人,尽管祂的使命紧迫,又要面对众人的许多请求,祂感到需要离开人群,独自祈祷。耶稣不做祂的拥护者的人质,懂得拉开距离,不过于依恋人群。
因为宗教信仰,并不是个人与超自然力的任意关联,而是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之间的交往法则,并依据了这一神圣性的交往法则,构成了一个人群或一个阶层、甚至是一个乡村、一个家族所有成员与此神圣性交往法则的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