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仰的缘故,在学习生活上我都将我所了解的天主与周边的同学、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也愿意所有的人都能认识造物主,同时和我一样能恭敬我们的天主圣父,分享来自天主的恩宠,因为天主愿意人人都能因信仰而常得喜乐。
面对以主观和情绪化的方式定义人性尊严的不安趋势,天主教徒和福音派信徒强调,人性尊严实际上描绘了在造物主眼中、在家庭及社会关系背景下的人类生命价值。
任何人都不能侵犯这些定律,只能加以发现和运用,「使生命更符合造物主的本意」。为此,「科学家在探究人类存在的伟大奥秘时,绝不能陷入抑制真理的诱惑」。
教宗以《圣咏》第104篇,赞美造物主的诗歌展开他的弥撒讲道。天父工作是为了这美妙的受造界;天父与祂的儿子工作是为了再创造。那麽,天主为什麽创造世界呢?
在造物主眼中,人的生命始终是神圣的,只有天主才是生命的最终审判者和保护者。
教宗说:罪恶使人自认为是天地万物的神祇,认为自己是大地绝对的主人,对它的使用不再按照造物主的意愿,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以致伤害受造界和其他人。
巴路克先知曾说,星辰以‘我们在此’的欣喜,来回应造物主的呼唤(参:巴三33-35)。本笃会院长解释说,群星升起意在告诉我们基督的复活是希望的中心。
赞美是默观的结果,默观与赞美带来尊重,而在受造界和造物主的面前尊重则转变为敬意。
教宗表示,「每个人多少都能把人性贪婪所玷污的世界,变成造物主所愿的美好现实」。这其中蕴含了「怜悯」的能力,一种以天主的目光看待一切的情感。
也只有走通往造物主的路,人灵才能够找到平安。英国圣公会的领导人威廉斯总主教认为“充满信心的朝圣旅行”是今天人们所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