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福音记述,耶稣问法利塞人:安息日许不许治病?他们却无言以对。耶稣遂扶起那人,治好了他。教宗表示,法利塞人虽然在真理面前缄默不语,但在背后论长道短,试图让耶稣跌倒。
在福音中,耶稣谴责一个法利塞人只重外表,不顾信德的本质。耶稣对这个批评祂饭前不洗手的法学士直言答道:你们法利塞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心中却满是劫夺与邪恶(路十一39)。
这是基督与法利塞人不同的地方——法利塞人自己不圣洁,却装模作样;而基督是绝对圣洁的,却与税吏一同吃饭。
当天礼仪的福音选自《路加福音》,叙述经师和法利塞人自以为义。耶稣则向他们表明唯有天主是义,并谴责他们「拿走了智识的钥匙」,「以致自己不进去天国,也不让别人进去」(参阅:十一47-54)。
教宗说,在这个事迹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经师和法利塞人想要审断这位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而耶稣却想要救她。耶稣来不是谴责和判断,而是给予新生命。
这时,内心似乎有个声音告诉我自己,你这个法利塞人啊!别人蔑视他,难道你也这样对待他吗?你平时在讲道台上常鼓励别去接纳人、容忍人、为贫贱者服务,而如今你呢?
当庇护十二世改变教规时,许多法利塞人大为恼火,他们说:‘啊,异端!不!他竟敢改变教规!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敢于讲真话,敢于揭露和斥责当时的权贵法利塞人和经师的虚伪;敢于挑战旧酒和旧皮囊。他说:你们就为了你们的传授,废弃了天主的话。假善人哪!
从今天礼仪的福音,我们听到一些耶稣关于经师和法利塞人的话,他们是宗教的领路人。对于这些权威,耶稣用非常严肃的话,“因为他们说而不做”(玛23:3)和“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叫人看”(5节)。
悔改意味着仁慈地行事,从「法利塞人个别面对生活的作法」改变为「集体且确实对他人有益的作法」。巴尔多禄茂宗主教最后指出,「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忏悔的良机,是一段克己反省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