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忆述,在二零一三年,他在三宝颜市遇击后不久,在菲律宾南部的一所收容中心碰到一名妇女。总主教说:「她满怀着深情爱意,紧紧抱着童贞圣母像。当我看到她时,被那一刻深深打动着。」
她创立了劳工联盟和基督徒工人运动、收容病患,以及创办了圣安东尼医院。杜思修女在生命的最后30年中身体非常虚弱,只有30%的呼吸能力。1992年3月13日,她在圣安东尼会院安息主怀。
教宗问候意大利圣文生大家庭的朝圣团,感谢他们在疫情期间在把希望带给在医院、监狱、收容中心和偏远地区最孤独的人,赞许他们为「走出去的教会」做见证。
从此,威尔加拉神父的足迹遍及了当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传教员、举行圣事、学习信仰的道理、开展援助工作,如收容了82名儿童的孤儿院和一所疗养院。
这里,收容的大都是失智老人、重症病患和慢性精神病患;营期中来到这里,是为了要学习营标「彼此相爱」的真谛。
对离开故乡,躲避饥饿、因不容忍或环境遭破坏而移居他乡的人,教会的临在便是号召收容他们。
12岁那年,他入读该所学院,那里专收容一些有才华但家境清贫的孩子。
在宁波商埠区中,他们收容了四百名穷人,各色各种的人都有;老人、孤儿、病人、疯子等无一不有。连外教人也愿以他们的钱财,来帮助这一些慈善事业。
从1948年以来,德肋撒修女为加尔各答街头的穷人中的穷人服务,并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全世界五大洲有160多个会院4000多位修女,还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和众多的义工,在她创办的收容之家、孤儿院、养老院、
19世纪30年代,基督新教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妻子在澳门收容了几个穷人家的女孩,开办女子读书班。这可以说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