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觉得在信仰及家庭生活上需要自我培育吗?若然如有,该如何促进?(第9-11题)(五)教友的家庭灵修是怎样实践的?(第15题)(六)在慕道或再慕道的过程,能否透过教理讲授促进教友的家庭生活?
不是形式化的,而是真诚的、充满理解的、在天主面前的、放弃自我意愿的祈祷。我相信,当你开始为他祈祷时,你便学会和他相处了。(全文完)
现代生活一个多么奇异的讽刺:一方面是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失业而被迫游手好闲,而其他的人却因为工作过度而自我毁灭。
他缺少使命精神,缺乏走出自我、把好东西带给他人的作为。教宗说:耶稣门徒的道路就是走出去,将好消息带给他人。可是耶稣的门徒还有另一条道路,即内在的行程,每日通过祈祷和默想寻求上主的门徒之路。
人不一定能改变客观环境,但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心灵,可以提升自我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倘若一个人能意识到,活着是为达至与天主同在的神妙境界,则自然会超脱一切环境束缚。
时时事事先人后己,使人自我获得真安慰和真益处。32.大真无伪的神贫,真实无上的爱德,表之以苦干的勇敢。33.我不要做一个半吊子圣人。34.全牺牲就是:天主之外,一无所图、一无所企、一无所愿、一无所求。
最后,教宗指出另一种暗礁,是由部族主义的余烬塑造而成,让一个团体走向自我封闭,拒绝接受来自国家其他地区的人。在教会内,是所有信仰基督的人共同组成的新家庭,没有任何分裂形式存在的空间。
教宗说:心地纯洁能使人在耶稣基督身上认出天主的面容;换句话说,要有小孩子那般淳朴的心,不自负,不自我关闭,不以为不需要任何人,也不需要天主。祈祷还需要再走出一步。
它企图测透事物并控制其进程,宗教则是谦卑的,它旨在接受世界并敬畏其根基;迷信是功利的,它要神力服务于人的利益,使圣洁者世俗化,宗教则是道义的,它要人的利益符合于神意,使世俗者圣洁化;迷信关切的是世间的事物和自我的安乐
相反,真正合一运动的核心是信德,人在信德中遇到在天主圣言中自我启示的真理。教宗说,没有信德,一切大公运动就会沦为出于公益而达成的一项社会合同,而梵二大公会议的逻辑却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