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他那富有怜悯而仁爱的眼光来看别人。然而,除非我们也愿意接受怜悯及罪过的赦免,我们不可能有真正的同情的心肠,去对待他人。
我们的一言一行常常造成别人的痛苦,我们的一举一动常常给别人带去伤害。
德肋撒修女也给我们指出身教胜于言教的福传方向:“你得让别人在你身上看到耶稣,让他们看到你如何祈祷,让他们看到你如何圣洁地生活,让他们看见你如何与家人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家庭得着平安。”
找到痛苦的内在原因,人就会选择悔改更新;只找外在的原因,人却不会改变,总是要求别人改变,或者企图去改变别人。孟子提醒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想想耶稣在十字架上还有人骂他,嘲笑他,咱是卑微之人,别人瞧不起就瞧不起吧!徒弟不能胜过师傅,好多的事,忍忍就过去了。想到这里,心里的痛苦一扫而空。
牛震汉老奶奶也是非常理解别人,总为别的老人和服务员着想,不麻烦别人,坚持自己吃饭。别人为其正常服务或献爱心,如推轮椅、洗脚、修脚,她总是客气地道谢,让大家受到鼓舞。一位佛教徒志愿者和我都有同样的感触。
由于这次培训没有教会方面的医疗专家,这两天我参阅了海内外一些相关研究资料和报道,综合整理了一些意见,供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学员参考,协助你们,在回答别人咨询的时候,可以灵活、适当地提供指导原则。
村里的教友领她来到天主教堂,一看堂里写着天主,又有圣母像,就问教友,别人给我传的是耶稣、上帝,怎么是天主?也没说有圣母。教友说:耶稣就是天主,圣母是耶稣的母亲,有事她能替你转求。
把你信的告诉别人就够了。你信的什么,信仰在你的生活中是如何表现的,信仰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把这些告诉别人,就是福传。
当我们滔滔不绝,爱不离口的时候,别人会判断,你是说着好听,还是出于真心。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有体会,他说,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是因为看到基督徒的行动。耶稣三年传教,讲得好,做得更好,真正是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