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退避之後却作出具体行动:宣讲天国和治癒病人。因此,耶稣的退避是为了继续履行使命,总是承担起新的责任,直到抵达耶路撒冷。米凯利尼神父省思的最後一个内容是关於我自己的策略性退避。
拥抱自身的脆弱意味着进入那想得到认同和触摸的渴望,如同接近耶稣的癞病人(玛八3)、伯多禄卧床发烧的岳母(玛八15)、患血漏病长达12年的妇人(玛九20),以及那些喊说「达味之子!可怜我们吧!」
教宗在圣庇护神父的像前祈祷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朝圣者、儿童、病人、青年、年长者,以及成了当地劳动主力的移民们在小圣堂外热情迎接教宗方济各。教宗逐一问候在场的许多人後,来到小镇的主保圣母态像前祈祷片刻。
弥撒之後,圣体保存於圣体柜内,这是为了把圣体送给病人并供信友们朝拜(参阅:《天主教教理》1378-1380号)。因此,弥撒的果实必定要在每日的生活中趋於成熟,因为感恩圣事使我们脱离罪恶。
这两个方向都要求汇集各方的努力和想法:科学家和医生、病人、家庭、伦理学家、文化和宗教领袖、慈善家、政府和商界的代表。
关于耶稣的见证,教宗说这在当时是一件新事,因为与罪人接触会使你变得不洁,好似触摸癞病人那样。因此,法学士们都与罪人拉开距离。
正如《圣母德叙祷文》所说的那样,她确实是至贞至洁、无损无玷、大能大忠、可敬可亲、可奇可颂;病人之痊,罪人之托,忧苦之慰,诸致命者,精修者,圣人之后,和平之后。
爱心小组、祈祷小组、福传小组——看望病人、贫困教友,探访年老体弱者、为其送去食物、福传物品等。有一位叫闫瑞霞的教友,自购圣经,价值近10000元,免费送给索要的教内外朋友。
倒霉背运时,遇到一个绝症病人,安详的脸上透着丝丝幸福的笑容,我们的那点麻烦算得了什么?这时,我们还会在意这些笑容的外在模样“好看”还是“难看”吗?
耶稣在世的短短33年,显了许多奇迹,例如“五饼二鱼”饱食众人、使瞎子复明、使聋子听见、复活了拉匝禄等人、医好了许多病人等等。最后他在十字架上流尽鲜血完成了救世赎世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