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愿藉着一则小故事、一则真实的故事,让大家一窥陆神父慈爱如父的面貌。有位妇人是我们的邻居,她的家境非常贫困,她丈夫失业,赋闲家中,他们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
月圆是情,是一种团圆的美。月残是诗,是一种遗憾的美,有时这种残缺的美更显得珍贵。听不少人说,修道人是逃避主义者,对家庭不负责任,造成家庭不能团圆,这是绝对的自私自利,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引言三周前沙神父辞世当日,我连夜收集、编译了他个人生平和简历,以“热爱华人教会的MEP沙百里神父(JeanCharbonnier)”一文来悼念他,并希望协助我的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朋友了解这位名声显赫的博士神父是如此爱中国和我们华人
进德公益赈灾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像她这样的志愿者的奉献,但她表示,驻蓉办的三年是她收获最大、改变最大的三年。这三年使她明白了人活着为了什么,什么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
这场从天而降的车祸使他的生活失去了阳光,生命跌入了谷底。热衷于福传的孔保禄就在孔保禄孤独无助的时候,作为会长的我,走进了他的家,和他一起学习圣经、祈祷、念玫瑰经,求主减轻他的病苦,治愈他的腿疾。
教区房兴耀主教主持了弥撒圣祭,教区6位神父参加了共祭,发愿修女的亲属和教友近千人参与了弥撒。上午9:30,弥撒游行进堂礼正式开始,发愿修女和入保守的姊妹怀着激动的心情缓缓步入圣堂。
望爱村天主堂改名圣若瑟堂源于一个典故:民国十五年,冯玉祥部途经望爱村,村里几个有钱的土财主组织地方武装进行武力阻扰,一气之下的冯玉祥命令部队架起打炮,炮轰容留村民避难的天主堂教堂。
在和煦的阳光下,唐山天主教堂院内,有一男一女,男的在前边拽着三轮车,女的在后推,三轮车里装着满满一车的课桌和凳子,由“教友之家”拉到主教府楼前,然后再一个个搬上二楼教室,为堂区慕道及陪伴※班开课做准备。
事实上,罗梅洛是个优秀的司铎和睿智的主教;最重要的是,他是品德高尚的人。他敬爱耶稣,爱慕在圣体内的耶稣,他深爱教会,崇敬童贞圣母玛利亚,关爱他的子民。罗梅洛的殉道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有长期的准备。
武汉圣家堂的教友袁莎莎患慢性白血病已经10年了,今年才29岁。十年前经过三年多的住院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这样,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因为她的父母是靠着卖房和借款给女儿治病的,出院后还得每月做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