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勉励道,每个主日弥撒结束後,我们应该走出圣堂,在一周的时间走入我们的家庭、办公室、学校、聚会及娱乐场所、医院、监狱、安养院、难民营和城市的边缘,因耶稣的名向万邦宣讲悔改,以得罪之赦(路廿四47)。
在分享会上,首先由堂区负责学习班工作的王科建神父为大家介绍温州总堂区40多个学习班的运作、发展情况,倡导每个教友都要参加一个学习班,让各学习班管理各自班级里的学员,每人每天读圣经一章,努力培养各学习班的自立
最後,教宗在回答一位司铎的提问时,谈到每个堂区都应持有的欢迎态度。教宗指出,欢迎指的是接纳众人、聆听众人,把这作为一项真正的使命。
教宗从主日福音记载的慈善撒玛黎雅人比喻谈起,鼓励我们不把任何人分门别类,而是做每个落难者的近人。当天天气非常炎热,但仍有许多人聚在圣伯多禄广场聆听教宗讲话。谁是我的近人?我应该爱谁如己?
而个人主义令人相互疏远,特别是只看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削弱了和睦相处的愿望以及能力,不再相信每个人在他人的伴随下自由、幸福地用彼此不同的财富共同生活在一起。
每个黑手党都是黑暗的!教宗然後谈到总是与某人争吵的诱惑,有事无事就喜欢争吵。教宗指出,我们总是找事端与人吵架,但到头来弄得人身心疲惫,日子都过不下去。
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把我渴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写在修会每个团体圣堂内的十字苦像一旁。她藉着服事穷人中的穷人来消除耶稣对爱的口渴。
在这每一个时刻,玛利亚都表达了天主慈悲的富饶,每个人在日常所需中都能蒙受这慈悲。
教宗的弥撒讲道从当天选读的《弟茂德後书》谈起,表明今天和每个时代就如同圣道明和两千年前圣保禄宗徒的时期那样,众生都是在两个对立的人生舞台间穿行,一个是世俗奇闻的喧闹;另一个则是藉着善行光荣天父。
乌拉特后旗天主堂以前一直没有常住神父,平时看堂的是一位教友,每个主日有神父从陕坝坐车来给教友送弥撒,由于教堂基础设施的简陋,再加上教友信德的缺少,神父做弥撒时祭台下面有时只有十来个人,多时也不过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