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基斯坦基督教邮报称,名叫苏尼尔·马西赫的教友青年由于生理上的需要离开团体数分钟。他的尸体很快就被发现,有照片证明他身上有明显的伤痕。
第二天十七日为请同我们一起住下吧(路24,29),将以教会共融和更新为主,如全面的灵修培育、礼仪、平信徒的责任、献身生活、为穷人服务、青年问题、大公会运动、宗教对话、向外邦人传教。
他说这表示西班牙人民承认天主教信仰课程对青年的人格和文化陶成的重要性,这也是圣座与西班牙政府签署协议的目的。这个有关教育和文化的协议旨在帮助西班牙青年在人格上的良好发展。
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
教宗也强调了青年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机会:在许多国家,农业在国家利益中的战略地位日益上升。教宗邀请众人「重新检视教育体系,以期更加回应农业需求,协助青年融入就业市场」。
「二零一九年世界青年非军事区朝圣之旅──和平之风」活动在八月十六日至廿二日举行,由首尔总教区朝鲜人民和解委员会主办,并得到文化、体育及旅游部,以及统一部支持。
每年11月2日,普世教会隆重追悼纪念已亡信友及亲友恩人,并定该日为追思已亡节。圣教会早在弥撒和日课经文中多次制定炼灵的祷词。第五世纪始,已有追思已亡者的弥撒。
教宗方济各5月23日带领诵念《天皇后喜乐经》(梵蒂冈新闻网)圣神使我们「焕然一新」,一如祂在五旬节那天对宗徒们所做的那样。祂「战胜我们的犹豫不决,让不同的人得以沟通」,如此缔造「教会的合一与普世性」。
拉青格逐字写道,向犹太人宣教不在预期之中,也没有这个必要。不错,基督派遣祂的门徒在万民和各种文化中传教。
夏神父探讨廿世纪的中国教会发展背景,指出教宗本笃十五世于一百年前颁布的《夫至大》牧函,促进了地方教会的本地化;他并从本地教会多位主教的牧职,带出本地化的脉络,及至六十年代宗座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把地方教会的牧养工作交到国籍司铎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