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举出厄玛乌门徒的典型例子:这两位伤心失望的门徒在返回家乡的路上,没有认出与他们同行的耶稣,只有当耶稣开始讲解与祂相关的圣经章节时,他们的心才变得火热。
教宗方济各从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书中的这句劝勉出发,展开他的弥撒讲道。教宗说,纵观历史,建设教会的合一是教会和每位基督徒的工作。伯多禄宗徒在谈论教会时,把教会比作一所由我们这些活石建造的圣殿。
教宗以《厄则克耳先知书》中关于牧人对羊群的爱和关心,反思耶稣如何治理祂的王国。耶稣在复活后,继续推进自创世以来就已预备好的国度。是天父逐渐地使万物屈伏于圣子,同时,圣子也使万物屈伏于天父。
教宗想到《厄則克耳先知书》第十六章的结局:子民犯下诸多罪行后,上主却说:我不遗弃你,而且还要给你更多赏赐;安慰和宽恕就是我的报复。教宗说:这就是我们的天主。你们接纳上主的安慰吧,唯有祂能安慰我们。
为此,教宗方济各强调了最大的安慰是慈悲与宽恕,并结合了《厄则克耳先知书》第十六章尾声部分——列举了人民的许多罪行,说我不会抛弃你,而且会给你更多;这是我的报复:安慰与宽恕。
(厄则克耳书34:11-16)3,我们都像羊一样迷了路,各走各自的路;但上主却把我们众人的罪过归到他身上。
教宗引用厄里亚先知的话说,这类基督徒是两条腿都瘸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为了明白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耶稣所说的在先的要成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为在先的,即信从主或居高位的应该做服务者,卑微者。
四旬期内该效法者有三:一是梅瑟在西乃山上四十日夜不吃不喝,为取得天主的圣训;二是厄里亚先知徒步四十天往天主圣山,为取得拯救以色列的纶音;三是我们的主在旷野四十天严斋,以上主的话粉碎魔诱。
我们加尔默罗会士源自圣地加尔默罗山上,与厄里亚先知的形象密切相关。我们有个灵修上的核心,也是特恩,与圣言有关。
教父们把这种习惯视为对梅瑟在西奈山四十天守斋(出:三四,28),以及厄里亚在到曷勒布山途中四十天守斋(列上;一九,8)的一种摹仿。以色列在旷野里四十年的行程也与四十天守斋的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