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的两篇读经和若干圣歌使用了缅甸语,以「亲近」这片饱受磨难的土地。面对倍受煎熬和恐惧的缅甸的信众,教宗期勉他们保全信仰、合一与真理,甚至不惜为福音冒着生命危险。
[7]在举行有关的感恩祭时,读经要以本地语言宣读,并该采用主教团核准礼仪专用的圣经译本。(4)主教要委派一位司铎,作为主教的代表,管理这些感恩祭的举行,并在牧灵上照顾这些团体的信友。
每周定一个晚上学本周主日的两篇读经及福音,十几年从不间断。在第二晚上参加另一个小组学习也是如此。男女老少齐聚一堂,上有六七十岁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下有十多岁的青少年,更多的是中青年教友。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岳厄尔先知书》。教宗由此省思了上主的断语:「你们应全心归向我」(二12)。
读经一(我把我所有的给你:因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名字,你起来行走吧!)恭读宗徒大事录 3:1-10有一次,伯多禄和若望在祈祷的时辰,即第九时辰,上圣殿去。
读经(使身体不断增长,在爱德中将它建立起来。)
李主教在讲道中结合当日读经阐述了“牧羊人”的意涵。他指出,广义而言,父母、教师、医生、社工等在生活中发挥治愈与关怀角色的人,皆可视为牧羊人。牧羊人的职责包括带领、喂养、安慰、纠正及保护羊群。
读经一恭读创世纪18:1-10a「那时候,天气正热,亚巴郎坐在帐幕门口。」历史背景:这是古代近东地区的午后时分,炎热时人们通常休息。亚巴郎住在帐幕(帐棚)里,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这群影子妻妾中,他本人总是被崇拜,总是得到一种圆满的爱,没有人要求他做到无私,也没有屈辱强加于他的虚荣心。但到头来,这群影子妻妾只不过是一种媒介,他透过她们会更加个人崇拜。
救主受难纪念 教会在这一天以斋戒、读经和祈祷,来纪念并参与救主基督的苦难、圣死;但不是在哀悼基督的死亡,而是庆祝基督在十字架上的逾越。借着这个纪念,十字架上的救恩重新临现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