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我们在祈祷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行动,难道《创世纪》、《出谷纪》乃至“救恩史”中的一切都是天主想出来的吗?全能的天主要实现自己的计划尚需身体力行之,何况吾辈乎?
耶稣曾说,应当时常祈祷,不要灰心(路18:1);圣保禄也命教友要不断祈祷(得前5:17);我们应当怎样听从其教导,实行其教训呢?作为世俗之人,首先要理解时常和不断的意思。
教宗本笃十六世4月25日指出:祈祷与行爱德并不对立。看到弱小者、穷人、寡妇需要帮助,门徒们选择7个人从事爱德服务。这项选择离不开祈祷。
(1)“祈祷的习惯”,是犹太人的生活模式,他们知道自己是天主的特选民族,他们的祈祷习惯就是每天从天主开始,以天主为归一,在祈祷中获得恩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们也应效法导师——基督,用“爱”诠释福音,用行动见证福音。让更多的人认识天主,皈依天主,让整个世界笼罩在天主的爱中。爱促使我去福传。我要这样做。
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至成伤。这是印度德肋撒姆姆说的一句话。每读到这句话我都特别有感触。这句话是一个充满极大的爱之人才能说出的灵修感悟。
我祈祷着,在这夜里,为使明天,当我打开我的眼睛迎接一个清新的早晨时,它将已准备好为我的灵魂及我的天主服务。愿我的眼清朗,我的注视正直,且给予别人对纯洁的渴望,主。
圣经上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爱,我们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格前13:1)。我们必须持守信、望、爱,而其中最大的就是爱。对许多的非基督徒而言,我们本身可能是他们所能见到的“圣经”。
是的,一个生命,把自己的爱默默地延宕出来,并毫不吝惜地给予别人,这样一颗纯美的心灵,对于爱的承受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你到山园祈祷,哀哭失声,没有人知道你是多么的孤独和忧伤,只有你独自去面对,去接受,去祈求天父给你力量。没人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就连你最亲近的门徒也在呼呼大睡,做着风光无限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