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让复活主的面容再次带给我们惊喜,「愿复活主用祂带著伤痕的手安慰我们的悲伤,重燃我们的希望,催促我们改变习惯,走出自己的避难所去寻求天主的国」。此外,司铎也要接受「天主忠信又朴实的子民带来的惊喜。
譬如我们的父母或兄弟姊妹病苦或身心忧郁,我们以手足之情自然油生为他们祈祷,这是本性之情的催促,何况是超性的恩惠。聪敏之恩使人正确地判断受造物与天主的从属关系,轻视世物。
由于全球化的现象,以及在快速发展的科技的催促下,媒体深深影响了文化环境(参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宗座信函:快速发展,3)。的确,有人宣称,媒体所具有的塑造性影响力远超过学校、教会、甚至家庭的影响力。
她对我的爱没有合适词句去形容,我的衣服在哪里放着,我都不知道,该换衣服时,她都是事先放到我身边,催促让我换上,热了让我换薄的,冷了让我换厚的……儿女们的孝顺关心和这不一样。
在治疗的三个月时间里,姐妹们轮流去看望她,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她的病情却毫无好转,精神病院数次催促办理出院手续。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姐妹们坚信一点:在人是不可能的,在天主是完全可能的。
基督既是人,又是神,而他在复活后,一面进入人类和宇宙的核心,催促进化,又在“宇宙球”的顶峰,以神性无限的爱吸引万物往上奋进。宇宙之“动”不但为达到“人化”,而且最终要达成“基督化”。
「跟我们子民的感觉和沮丧有情感上的共融,催促我们集体地履行灵性上的父职,这致使我们不会给予陈腐的回应;又或采取防御性的行动,但却设法学习──就如厄里亚先知在其困难之中──聆听上主的声音。」
它催促着我在遇袭一周年之际,前去伫立在法蒂玛天主之母的脚下,感谢她伸手救我一命、保佑我恢复健康。」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作者本意用蜗牛比喻孩子,家长用催促、吓唬、责备、拉扯、脚踢等方式加快孩子成长的步伐,可是最终发现孩子的成长看似慢悠悠,却是让家长重新审视生命
当我面对爱人九死一生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之后,才悟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正如主对宗徒说过的话:“……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9:2-3)突发疾病五一前夕,在外地打工的爱人回家探亲,见他嘴唇发紫且伴有气喘,便催促他节后赶快就医